纪录小康工程

  • 新闻报道

更多>>
云南双江:蜜蜂养殖酿就甜蜜生活

云南双江:蜜蜂养殖酿就甜蜜生活

简介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邦迈村群众有养殖蜜蜂的传统,且全村山林面积宽广,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完好,蜜源植物众多,非常适合发展蜜蜂养殖。近年来,邦迈村群众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蜜蜂养殖,并把原生态的蜂蜜卖到了昆明及省外城市,凭借着生态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增收的好路子。

云南双江县:以点促面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云南双江县:以点促面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简介“这几天每天用共数都是15个以上,按照村里的要求,我们加大人力加快进度,确保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养殖小区建设。”在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大文乡户那村中寨易地扶贫搬迁点,村民李应红正带着工人加班加点全力抓好养殖小区建设。

云南双江:聚集优势资源 打造美丽县城

云南双江:聚集优势资源 打造美丽县城

简介“美丽县城”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对照“干净、宜居、特色”三大要素,聚焦优势资源,建设“茶旅之城”、“民族文化之城”、“滨水之城”、“生态之城”、“干净之城”,着力把双江打造成为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云南双江县:以点促面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云南双江县:以点促面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简介连日来,双江自治县把大文乡作为全县打响脱贫攻坚总攻战的试点,组织各级力量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留死角地对全乡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并及时化解清零,为高质量巩固脱贫成果进行一次“大体检”。

苦荞地“种”出甜美生活,云南双江边抗疫边产业扶贫保增收

苦荞地“种”出甜美生活,云南双江边抗疫边产业扶贫保增收

简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双江自治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重头戏来谋划,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2016年起,全县每年投入产业发展资金5000万元以上,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6.29亿元,全县产业化基地已达150万亩,贫困户人均达9亩以上。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高质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双江自治县结合县域实际,实施“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发展以茶叶、甘蔗、烤烟、核桃、坚果为主的特色产业,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鼓励发展以生物药业和蚕桑等为主的小区域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全县计划新植茶叶 2万亩,面积达 27.3 万亩;计划种植烤烟 2.9 万亩,实现烟叶产值1亿元以上;新植甘蔗 2.7 万亩,甘蔗基地面积达 9.6 万亩;发展生物药材2 万亩,面积达 9.03 万亩;新建(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13 个,新增畜禽养殖大户 70 户。

干部“转战”,群众“转向”,这个县把“抗疫”和脱贫结合到点子上

干部“转战”,群众“转向”,这个县把“抗疫”和脱贫结合到点子上

简介在应对疫情工作中,云南临沧双江自治县充分发挥好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挂联干部这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铸造的队伍的作用,做到疫情防控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两不误、双推进。

  • 志书年鉴

更多>>
  • 典型人物

更多>>
  • 文艺作品

更多>>
拉祜族芦笙舞

拉祜族芦笙舞

简介拉祜族芦笙舞据史书记载和文物图案比照,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记载。芦笙舞“围圈”“携手”“顿足”等基本形态已经形成。随着数世纪的迁徙传入云南,历经漫长的民族合分与发展,逐步形成一大独立的舞种。拉祜族芦笙舞以正步、踏步、蹉步、绕步和身段的俯、仰、摆、转等为主要动作特点,节奏有张有弛,动作幅度时小时大,表现手法时而夸张洒脱,时而逼真细腻,形成深沉而坚毅、洒脱而机巧的艺术风格。

布朗族蜂桶鼓舞

布朗族蜂桶鼓舞

简介布朗族蜂桶鼓舞是布朗族跳鼓的总称,它起源于布朗族的创世传说和祭祀活动,在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大文乡等的布朗族村寨中流传。其参加人数不限,动作大方、粗犷、潇洒,舞步刚健有力,节奏明快热烈,场面壮观动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