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

双江县精准施策提速脱贫攻坚

更新时间:2021-07-27 20:14:03来源:中国财经新闻网

双江自治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扶贫“六个精准”、脱贫“七个一批”、建房“六个一批”的要求,锁定贫困对象,制定脱贫计划,强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的脱贫氛围不断形成。 挂图作战明思路。紧扣精准要求,围绕“扶持谁”的问题,严格执行“五查五看”“三评四定”的程序,组织召开内部评议会41场次783人次、村(组)党员评议会41场次1000余人次、村(组)民评议会256场次20000余人次,确定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495户16365人。围绕“谁来扶”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职责清晰、合力攻坚的扶贫体系;扎实抓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各级各部门挂包到村组,干部帮扶到户,3037名干部挂钩5732户贫困户,实现“挂包帮”全覆盖。围绕“怎么扶”的问题,成立领导小组,并下设8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实行挂图作战,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身上,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瞄准增收谋产业。突出长短结合,制定出台畜牧业、渔业、生物药业、甘蔗种植等产业扶持办法,积极发展壮大绿色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核桃、甘蔗、烤烟、茶叶、畜牧业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好咖啡(坚果)产业和茯苓、白芨、穿心莲、石斛等生物药业,全力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建设,积极发展冬早蔬菜、畜牧养殖、优质瓜果、种桑养蚕等增收致富产业,全县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50万亩,人均达10亩以上。同时,以发放鸡、鸭、鹅、猪和种植草果、花椒、车厘子等方式,扶持“短平快”种植养殖产业发展。目前,扶持种植养殖户4000户,免费向贫困户发放高价值经济苗木16.5万株,户均30株以上,完成绿化造林140万株,年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基地可达9亩,人均可实现增收1000元以上。推行“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启动实施彝家、清平、大南直等“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开发行动计划,拓展增收渠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得到1个以上资金项目帮扶,有1个以上稳定增收项目,确保短能脱贫,长能致富。 破解瓶颈夯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为目标,紧紧抓住省、市“五网”基础设施建设5年大会战的历史机遇,强力推进贫困地区“水电路网”四项工程,积极破解发展瓶颈,共解决易地扶贫搬迁饮水困难38个自然村1639户6419人,贫困户户户通自来水,饮水安全有保障;新建10千伏线路64.5千米,新建配电变压器27台,新建低压线路59.8千米,贫困村已全部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完成县乡道改造32.4公里、建制村公路建设41条401.6公里,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点公路项目49条172.2公里,贫困村到乡(镇)、到县城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勐库大户赛村部分损坏路段正在修复、危险路段正在完善防护措施;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建档立卡贫困村所辖自然村100%通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均覆盖到村、学校、卫生室;贫困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网络宽带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贫困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网难”问题得到解决。 抓实培训提素质。实施人才扶贫和技能扶贫行动,开展“千人培训计划”、开办“农民夜校”,确保贫困户至少有1人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目前,共开展专题培训43期20000余人次,举办劳动技能培训28期4500余人次,实用技术培训74期6800余人次,建立6个乡土人才信息库,储备1200余名新型农民,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持。 整合资金强保障。成立资金筹措组,研究制定资金整合筹措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搭建政府融资平台;调整和优化县级财政支出结构,压缩县级部门公用经费12%,当年清收结余资金的60%,专项用于脱贫攻坚;县级财政从2016年至2018年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5000万元,专项支持脱贫攻坚,金融扶持到村到户。目前,向农发行申请的7.96亿元贷款已到位4亿元并全部发放,已注入资本金17873.81万元,已支付资金43096.303万元。2016年上级下达双江县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资金4294.28万元已分两批下达,第一批下达1371.07万元,第二批下达2923.21万元。2016年脱贫退出的1369户均得到资金支持,脱贫退出的7个村,有偿资金到位667户3502万元,无偿资金到位510户1170.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