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9-10 11:08:57来源:临沧市耿马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本报讯 (通讯员 李红英) 耿马自治县第九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于3月13日派驻全县9个乡(镇)的51个村、4个社区开展工作。驻村以来,按照 “五抓五促”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访民情、抓落实、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抓组织领导 ,促工作保障。全面落实了总队长兼任县委副书记,工作队长兼任乡(镇)党委副职的规定,从指导员队伍选任9名乡(镇)工作队长、增设3名副队长并兼任乡(镇)党政副职,符合条件的 41名指导员兼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县财政每年为总队长安排工作经费5万元,为各乡(镇)工作队安排培训经费5000元,为每名指导员(县级)安排不少于5000元的工作经费。
抓学习培训,促能力提升。总队长王建雄对全县第九批新农村指导员就“三农”形势、指导员职责任务和如何履职、驻村工作纪律、工作要求以及常务书记工作、扶贫开发的形势和任务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培训,队办印发了《培训资料汇编》和《工作手册》。各工作队坚持每月召开工作例会,促进队员学习交流,及时了解掌握指导员一个月来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
抓制度落实,促规范管理。建立和健全指导员集中学习制度、工作制度、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制度等12个制度,制定印发了《耿马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耿办字〔2015〕2号)、《耿马县新农村建设驻村帮助工作队及指导员管理暂行办法》(耿组发〔2015〕22号)。规范工作队台账和信息报送等工作,加强指导员驻村考勤和安全教育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实时掌握工作动态,要求各工作队每周一上报一次队员请假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实地督查和电话抽查。
抓载体创新,促服务发展。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要求,以服务县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己任,以深入实施扶贫攻坚大会战和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发挥优势,服务“三农”,从五方面入手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一是大力实施“洁净耿马”行动。以洁净村庄、洁净庭园、洁净水源、洁净道路为抓手,加强派驻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加大村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资金帮助建造垃圾池,实现垃圾的集中堆放和处理。截至目前,共协助完成硬板路建设4.43千米,沙石路31千米,修建饮水工程10件,建造垃圾池5个。二是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配合村“两委”和抗震救灾工作组开展地震受灾情况排危、核查、统计等各项工作,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努力确保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三是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扶贫整乡(整村)推进等项目实施。大力开展红色信贷,推进红色股份、合作股份试点工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共协助完成民居房建设38间2300平方米,甘蔗种植15273亩,烤烟种植9069.5亩,其它特色产业种植7045.5亩。四是深入走访调研,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截至目前,共走访群众1632户,直接联系农户165户,联系贫困户70户;开展民情恳谈582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165条,办理落实75条,提出工作建议88条,被采纳65条;制定各类规划69个,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4次,1374人;参与调解矛盾纠纷44起,有效调解30起;发挥优势争取项目22个,协调资金196.37万元,协调物资折资17.75万元,为群众办实事353件。五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全县指导员共组织召开上党课44次,发展党员8名,参与组织生活29次,参与召开村“两委”联席会105次,召开村组干部会143次。
抓协调服务,促工作合力。总队长和队办负责人经常深入乡(镇)村(社区)看望指导员,检查指导工作。截至目前,共走访9个乡(镇)47个村(社区)看望指导员50余名。同时,加强与乡(镇)村(社区)、派出单位的沟通协调,各派出单位和驻村点(社区)积极给予支持配合。通过每个乡(镇)工作队确定一名材料员以及建立“指导员之家”QQ群和手机短信平台,印发指导员通信录等方式,充分发挥上联下通的作用。队办编发《指导员工作简报》9期,印发指导员信息上报情况通报1期,在政府公众信息网新农村建设专栏发布信息90余篇。截至目前,派出单位领导共深入驻村看望指导员42人次,听取工作汇报 79次,单位支持驻村资金1.6万元,物资折资13.8万元,落实指导员工作经费19.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