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

新闻报道

来源: 临沧市耿马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依托区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等优势,围绕“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突出“创品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蔬菜交易中心建设,蔬菜产业已成为企业盈利、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来源: 临沧市耿马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根据中共临沧市委组织部、中共临沧市委新农村工作队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常务书记)工作总结考核和评选推优工作的通知》(临组电明〔2014〕52号)要求,经过自下而上,逐级推荐评选,报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对2013年第八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

来源: 临沧市耿马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沿边小康村建设的同时,将文化产业培育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机融合、共同推进,全县呈现出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乡村旅游稳步发展的局面。

来源: 临沧市耿马自治县临沧日报

    在冬日的暖阳下,耿马自治县耿马镇弄巴村委会那拢组村民尹文华正和其他工友一起在柑橘园里布药管。果园负责人杨青龙说,从2014年5月承包果园至今,已投入300多万元资金用于铺设水管、药管,修建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自己将用3年时间把果园建成远近闻名的品牌基地。 尹文华是果园聘请的产业工人,他每月的底薪1500元,年底根据水果产量还有提成。耿马镇共有19.17万亩耕地,其中种植甘蔗12万亩,2013年,全镇农民的纯收入为6681元,甘蔗收入263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4%。在国际食糖价格“跌跌不休”的情况下,“一蔗独大”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为了增强产业抗风险的能力,耿马镇依托土壤气候资源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柑橘就成为了耿马镇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突破口。 耿马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介绍,耿马镇目前已种植柑橘3000亩,但由于管理技术跟不上,每亩收入只有六、七千元。杨青龙的柑橘园种植、管理技术先进,下一步耿马镇将充分发挥其果园的示范引领作用,经常举办柑橘种植技术培训班,不仅引导好已种植农户提升3000亩柑橘的亩产值,而且还要再发展3000亩柑橘,力争新植柑橘在丰产期每亩年收入达到2万元。 菜籽地村委会芦稿坝自然村距离耿马县城10公里,村民因能吃苦并且头脑灵活而在附近小有名气。芦稿坝自然村绝大多数农户都种有十几亩至上百亩不等的甘蔗,有十几家还跑起了运输。2013年,该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882元,比全镇平均水平高出2000多元。芦稿坝组会计李桂锋说,自己并不眼红村里跑运输的乡亲,因为只要下功夫,地里也能“刨金”,所以多年来种植的甘蔗亩产都在6吨以上,比组里的平均单产高出2吨。近年来政府号召种植坚果,李桂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甘蔗地里进行套种,并琢磨如何让坚果长得更快。于是他将发酵的滤泥放在打好的坑塘里,然后栽上坚果,仅一年时间,坚果就蹿到1米多高,相当于用正常方法栽种了两年的坚果。技术人员预计,李桂锋种的坚果第三年就能挂初果。李桂锋告诉记者,为了便于坚果生长,下一步将砍掉坚果附近的甘蔗 ,坚果挂果以后将其与甘蔗进行比较再决定退蔗面积。  从2012年开始,耿马镇开始种植坚果,至今已种了11000亩,到2020年,该镇计划将坚果发展到20000亩。 芦稿坝组村民张绍芳最近很忙碌。她在稻田里喂养的鱼因其味美而大受村民青睐,目前进入农村办喜事的高峰期,张绍芳家的鱼已被全部预订。张绍芳说,去年水稻栽下后购买6000元的鱼苗放养在3亩稻田里,8、9月份鱼开始上市,品尝到甜嫩的鱼肉后人们口口相传而使鱼供不应求。张绍芳和记者算了一笔账,3亩水田每亩大概产大米600斤,因为种的是优质稻,所以还没有收割就被饭店以每斤10元的价格预订,目前,卖鱼的收入已经有1万多元,剩余的最少还能卖2万元。除掉鱼苗、籽种等投入,每亩应该有1万元的收入。 据了解,稻田养鱼利用水稻和鱼共生关系,不仅水稻产量高,而且养出的鱼肉质鲜嫩味美,可以起到鱼稻双收的效果,从而实现万元田的目标。目前,耿马镇稻田养鱼面积共计20亩,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将新发展200亩稻田养鱼。 记者到南木弄村委会采访时,因为正在修路只能绕道而行。要想富,先修路。2014年,耿马镇将道路建设作为发展产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全镇共修建24条(段)长达54千米的道路。动员群众广泛集资,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修路的资金难题,预计总投资2816万元,其中群众自筹超过340万元。耿马镇距离县城最远的南木弄村委会上新华村民小组有40户农户,多年来该村民小组一到雨季就无法正常出行,为解决“出行”难题,该组村民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50万元,得到县扶贫部门60万元的支持,目前路基已拓宽,正在准备弹石。该镇修建的24条(段)道路预计大部分在春节前可以建成通车。 新年伊始,耿马镇又开始谋划发展新产业。为了推进新产业的发展,耿马县与省农业大学签订了60亩柠檬种植协议,其中20亩种在耿马镇的允捧村芒信组。协议规定:省农业大学将无偿给农户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并全权负责联系收购柠檬的公司。种植柠檬的农户高兴地告诉记者:“听说柠檬每亩最高收入可以达到六、七万元,这可比种甘蔗收入高多了,最主要人家还负责收购,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耿马镇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100米至1400米之间,适宜种植柠檬的区域广阔,该镇计划在试种获得成功后加大种植力度,并推广柠檬+魔芋的种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