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

关于永德县脱贫攻坚外籍人员的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2021-09-09 16:23:59来源:个人撰写

一、永德县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永德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云南省85个连片特困县之一 2018年全县常住人口3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1.7万人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11654907人,贫困村99个,贫困乡4个。截止2018年底,全县未出列的贫困村18个,在档未脱贫人口10243376,贫困发生率为1.26%;其中有外籍人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94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6.33%

二、外籍人员基本情况

201810月份开展的永德县农户大走访初步摸底排查,全县有2749个家庭涉及因婚定居及长期滞留永德的外籍人员3477人,其中外籍女性2989人,外籍男性488人。

(一)外籍人员居住原因

1.跨国婚姻

永德户籍男青年与外籍(缅甸)人口结婚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缅籍人口2761人,其中外籍女性2746人,外籍男性15人;

2.随婚迁徙居住

缅籍家庭人员(女性的父母、兄妹、子女)跟随女性婚姻到中国居住有716人。比如:中国农村大龄男青年娶到一家三口的情况(1个女子带着2个娃娃)等。

(二)外籍人员家庭基本特点

一是分布分散。全县10个乡(镇)均有外籍人员分布,但较靠近缅甸的小勐统镇、勐板乡、崇岗乡外籍人员较多,这三个乡镇合计数达2417人,占比超过全县外籍人口的69%,居住在县内的外籍人口90%分布在永德县山区。

二是办证率低。全县涉外婚姻登记仅为607对,办证率22%,未办理结婚登记证形成事实婚姻2154人,占涉婚总数的78%

三是困难户多。对涉及跨国通婚的2749户家庭进行分析,其中有894户为建档立卡、低保户或贫困残疾人家庭,占涉及家庭总数的32.5%

四是文化水平低。通过走访发现因婚进入中国的外籍人员中绝大部分没有上过学读过书,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

五是语言不通。缅甸果敢地区部分外籍人员通晓汉语,其他地方的外籍人员基本上不通晓汉语,导致夫妻之间、公婆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沟通困难。

六是劳动技能差。缅北女性很少从事重体力的农业生产,怕吃苦,通过走访几乎很少有缅籍媳妇能够全劳力参与农业生产,几乎没有什么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中国公婆提到缅籍媳妇时常常说“懒、什么活都不想干、做家务都不会”。

三、外籍人员带来的问题

随着我国沿边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推进,跨国通婚的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县农村大龄男青年“娶妻难”的问题,但从脱贫攻坚和社会综合治理角度看,外籍人员带来了新问题、社会管理出现新情况,这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不容忽视。

(一)给脱贫攻坚带来了很大压力

1.外籍人员无法录入国办系统。因外籍人口无中国身份证,无法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录入,这就造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情况、纸质档案、信息系统之间不统一。

2.因婚致(返)贫情况突出。一是娶妻成本高。通过中介娶一个缅甸媳妇需花费2-4万元不等,这对山区农村家庭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数目;并且近几年还出现一些婚骗现象,有的家庭东拼西凑才娶上的缅甸媳妇,过门没几天就跑了,有的生下个小孩跑了,娶缅籍媳妇的家庭大部分属于当地条件一般的家庭,有的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媳妇跑了落得人财两空的境地,这无形增加了家庭负担。二是婚后负担重。因为男方自身条件一般,只能选择在缅甸国内婚育过的妇女,这类缅籍媳妇常常还会带上之前生的孩子到中国居住(比如崇岗乡  村  户,原来一家有  口吃饭,后娶一个已婚缅籍妇女,身后还有  人,实际上是娶了一个 口之家,该户娶个媳妇一下子变为  口之家),生活负担一下子变得十分沉重。三是观念落后。外籍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较差,不愿吃苦耐劳,有不老而获得思想,嫁入中国后基本上不做体力劳动,生活过得十分艰辛。

3.纠结于贫困户能否脱贫退出。脱贫攻坚贫困户脱贫退出以“两不愁三保障”为标准,在面对有外籍人员的贫困户家庭能否脱贫退出时,往往尺度把握不一致,按照“农业户籍农村常住人口”标准来划分,国家扶贫开发只扶持中国籍的公民,没有责任和义务扶贫外籍人员,人口不能计算进来;参照“共同生活、共享开支”的标准认为应该将外籍人口纳入该户人口计算。不纳入该户人口计算,这部分特殊人群确实在中国境内生存,根据人权保障人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应该纳入保障范围;纳入该户人口计算,这部分特殊人群是享受不到国家教育、医疗、低保等保障政策。跨国婚姻家庭中外籍人员少的年人均纯收入是没有问题,但是外籍人口较多的人均纯收入就很纠结,比如:崇岗乡的  户就达不到国家当年规定的脱贫标准线,这部分家庭能否脱贫退出。这种特殊人群的特殊问题没有政策标准往往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二)给社会综合治理带来压力

跨国婚姻、随婚迁徙、投亲靠友等不同形式的外籍人员在中国长期滞留,给社会管理工作带来压力。

一是户口管理的问题。所有的外籍人员没有办理相关证照严格来说都是非法入境者。3477人是一个不小的外籍人口群体,相当于目前永德县一个较大的行政村人口数量,这部分人大部分将在中国境内长期定居生活,怎么管理,户口问题久拖未决?一定程度损害了我国法律的权威性。二是非法生育给我县计划生育和人口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三是外籍人员享受不到中国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保障政策。四是外籍人口出入境频繁,少数外籍人员行为不端,从事盗窃、抢劫及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压力。

(三)给我县禁毒防艾工作带来了压力

跨国婚姻的缅方妇女大部分来自缅甸毒品、艾滋病的重灾区,存在:一是外籍妇女和中国男子结婚生育前未到我国卫生健康部门进行健康体检,艾滋病携带者的生育严重影响着中国实施优生优育的人口质量;二是部分骗婚行为的缅籍妇女,性伴侣多,流动性大,监控工作难度高,输入性艾滋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三是从部分村寨吸毒涉毒案件来分析,这些吸毒涉毒人员与外籍人员密切交往有一定关联性,禁毒任务增大。

四、对策建议

(一)外籍人员(除婚姻当事人外)不作为中国贫困户家庭扶贫人口基数。

(二)国家出台边疆特殊政策维护边疆稳定。凡是与我国边疆县区公民形成“事实婚姻”并育有子女的外籍妇女,解决其身份认定、享有与其他中国籍公民同等社会保障等政策,维护其边疆稳定繁荣。

(三)跨国婚姻登记机构权利下移至县级,搭建跨国婚姻便民服务平台。将涉外婚姻登记办理权限由目前的州市级下放到县级,简化跨国婚姻登记手续、降低登记成本。

(四)加强对外籍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外籍人员管理规定解决外籍人口问题,属于非法入境者该遣返的坚决遣返,属于难民的该集中安置的进行集中安置,属于到中国打工的要完善相关手续。不要让因跨国婚姻入境的外籍人员成为边疆地区社会管理的一块烫手的“山药”。

(五)完善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农村跨国婚姻外籍人员进出要报备、居留要申请、定期到当地派出所报备等机制,进一步强化境外人员服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