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7-19 10:01:12来源:临沧市文明办
赤诚为党 心忧百姓
在维稳处突中彰显共产党员本色
——记南伞镇红岩村委会党总书记 雷光锋
“他为人朴实,憨厚忠诚,工作认真,敢于担当,我们向他反映的困难,他都会尽全力帮助解决”群众这样赞扬他,“他吃苦耐劳,始终坚持把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再难的工作他也从来没有过怨言,总是走在最前面,带领我们勇敢向前,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村干部这样评价他--他就是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党总支书记雷光锋。几十年无悔的坚守和无私奉献,他用自己的努力、真诚和实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带领群众建设美丽家园致富奔小康,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最初的承诺。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人心是将心比心,‘交’出来的、‘换’出来的、更是‘暖’出来的、‘焐’出来的,只有心中时刻装着群众,才能真正为群众谋福利。”这是一位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南伞镇是祖国西南边陲重要的口岸之一,红岩村地处国门一线,下辖7个自然村,有5个村民小组直接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6.7公里,4099名各族群众生活在这里。多年来,雷光锋团结带领基层党员干部,带动全村各族群众发展种植产业增收致富。在危难时刻,他更是挺身而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5年2月9日,缅北局势突变,红岩村一时涌入了大量边民。疏导安置、食品安全、卫生防疫、治安防控……面对复杂的形势,他沉着应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处突维稳工作中,组织召开群众会,合理分工,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把这些突如其来的事务做得井井有条。就连除夕之夜,也没能时间回家陪家人,只是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就这样,他始终坚守在维稳工作的第一线,白天头顶烈日,夜晚与星星相伴,日夜守卫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境线。
3月1日,沧源县忙卡镇发生5.5级地震,雷光锋家也受到余震的波及,房屋后面的土方坍塌下来,致使房屋后墙炸裂,屋顶多块石棉瓦破损,妻子多次打电话催促其回来处理一下,可他总是回复妻子说“再等等”,这一等就是四个多月。
4月19日,缅甸战事激烈,致使多发炮弹落入红岩村刷布厂和小红岩,群众房屋不同程度受损,为防止炮弹落入伤及当地民众,雷光锋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组织村组干部进行群众撤离,就在这个时候,59岁杨存秀老人正从自家地里做农活回来,她身后背着一篮筐菜,后山突然枪声四起,老人吓坏了,跌坐在地上站不起来,而就在她身后不远处,一发炮弹即将落下,杨存秀老人撕心裂肺呼救,就在不远处疏散群众的雷光锋当机立断,毅然冒着生命危险,跑向老人,把整个身子挡在老人的前面,强行使她卧倒,炸弹随即爆炸,他只觉得整个脑子轰轰的,耳朵什么也听不见,可他已经顾不上想太多,背起老人就跑,这时老人已经失去了意识,他把老人送到了相对安全的就近医疗点进行看护,自己完全不顾身体的不适,又继续投入到群众疏散工作中。事后有人问他:“炮弹落下来,炸在你旁边,你不怕吗?”他笑着说:“说真的,害怕!但为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即使我真的出了意外也决不后悔!”
有了前一次的教训,为了避免全村群众再遇到像上次一样的突发事件而造成伤亡,雷光锋带领村组干部跑遍每一个村小组,走遍每一寸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教会群众如何在炮弹发生爆炸时保护自身不受到伤害。有一天,红岩二组村民李老带和妻子在自己蔗地砍甘蔗,突然一枚炸弹掉落,随着他的一声卧倒,妻子应声趴下,而就在同一时间,炮弹在妻子身边的不远处爆炸了,妻子和自己毫发未损,每每说到这,李老带还心有余悸,发自肺腑的赞道:“多亏雷支书给我们普及安全避险知识,不然,我和妻子的命都没有了,我们的命是雷支书救的!”正是因为雷光锋带领村组干部落实群众工作到位,才避免了像这样一起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全村群众“零”伤亡。
中缅边境线绵延相连,田连着田,地连着地,无天然屏障,缅方战争持续不断,在既要发展好生产又要实现群众“零伤亡”双重压力下,雷光锋组织人员力量在边境线上带领群众开展起“游击式”的劳动生产,若缅方战事升级,群众就自行撤离,一旦战事有所缓解,立即投入到劳作,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甘蔗砍运圆满完成,咖啡、坚果、核桃管护成效显著,特别是烤烟种植在全市率先完成,正是他这种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的赤诚,受到了全村人民的爱戴拥护。
“照顾好群众,就等于照顾好自己。”这是雷光锋的心声。如今,他依然奋斗在工作第一线,用勤政与廉洁,用奉献与忠诚谱奏出一曲曲豪壮的攻坚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