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7-19 10:16:56来源:临沧市文明办
产业致富带头人--毕家富
在大雪山,提起产业,要问起带头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道出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大雪山产业致富带头人--毕家富。他是大雪山乡甘蔗产业带头人,也是澳洲坚果产业带头人。
1991年,由于当时大雪山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没有产业做支撑,党委政府想召集一部分思想较为先进的外地人来开发甘蔗产业,带动当地群众产业意识,扩大甘蔗种植面积,继而引进制糖企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毕家富踊跃报名来到了大雪山乡兴糖村,全村从不同地方搬入37户,由于搬入时没有优惠政策,水、电、路等都不通,条件十分艰苦,留给他们就是土地和荆棘林,就靠着不服输、敢干事的精神,他带领着全村群众自力更生,从甘蔗产业到坚果产业,从什么都没到到如今的全村家家基本二楼小楼房,甚至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车。
一、产业致富带头人
要带领群众致富,首先要自己富。毕家富就认这个理。初到大雪山,虽然条件艰苦,但他还是和群众一道开荒改造荆棘林,把一片片荆棘林变为土地,为了增强群众信心,他带头自己要干一百亩,把第一年甘蔗种好,这是他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他不辞辛苦,经常步行到较远的乡政府借阅学习甘蔗种植技术的书籍,没有甘蔗路,他就带领群众自己挖路,没有车,就带领大家人背马驮搬运甘蔗种苗和化肥,经过一年辛勤的耕耘,甘蔗丰收了,这一年全村仅甘蔗收入一项在全乡屈指可数,仅他家甘蔗收入就上五万元,加之玉米和家畜的收入,全村群众生活提高了,衣食无忧同时也为周边群众起了带动作用。看到了种蔗带来的甜头,1992年大雪山乡的许多群众都抛弃了“种蔗苦,种蔗累,种蔗不赚钱”的观念,纷纷种植甘蔗,仅两年全乡发展新植甘蔗面积剧增千亩以上。随着甘蔗种植面积的增多,大雪山乡引进了制糖企业,连年的甘蔗收入使他富裕起来了,他担任起了自己片区的组长。这时的他致富不忘乡邻,响应镇党委、政府“传、帮、带”的致富精神,先后多次在甘蔗种植过程中言传身教认真做好村民的技术指导。在种植过程中,他能够认真分析、总结自己的种植经验,鼓励村民大量采取“宽行深耕”的种蔗方式,这样的做法是能够确保在天气干旱的情况下也能稳定甘蔗的产量。看到村民们的种蔗热情高涨,他心里由衷的感到欣慰。甘蔗榨季将要来临,甘蔗丰收了,缺劳动力和运输成了问题,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甘蔗砍运季节一到劳动力成了一大问题。为此,他组织村民成立甘蔗砍运互助小组,五户为一个互助小组轮流帮助同一小组的成员砍运甘蔗。甘蔗砍好了运输成了问题,仅有一条的蔗区道路需要拓宽平整,但群众缺乏修路资金。为解决这一难题,他又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维修蔗区道路的申请,向上争取道路维修资金,通过组织村民们义务投工投劳等方式,把蔗区道路扩宽、修平整。今年兴糖村甘蔗运输难问题得到了解决。至2015年6月止,兴糖村的甘蔗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500亩猛增到3000余亩,今年甘蔗年产量预计达1500余吨,由于毕家富“传、帮、带”的示范带动作用,甘蔗种植成了一定的规模,让甘蔗种植收入成为了兴糖村群众的又一经济收入重要来源。
提到产业就不得不提大雪山澳洲坚果产业,大雪山乡被评为澳洲坚果之乡,他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毫不夸张的说,大雪山乡第一株坚果就是他种下去的,当地群众都认可他在大雪山乡坚果产业上的“三个第一带头人”,即第一个种植澳洲坚果带头人,第一个规模化种植澳洲坚果带头人,第一大发展澳洲坚果苗木产业带头人。经过他不计艰难的摸索和带动下,现在全乡目前共有澳洲坚果种植面积76601亩,2013年,已进入初果期的澳洲坚果2万亩,预计实现产量500吨,按照每吨3.4万元计算,可实现产值1700余万元。当他说起澳洲坚果产业在大雪山的发展,前景与辛酸交织着,1996年爱学习的他无意间从一本杂志《支部生活》中发现了澳洲坚果产业的前景,天生对植物栽培爱好的他怎么能错过这样的机会,执着的性格指引着他必须付出实际行动,为此,他特地步行与赶车两天跑到市科协询问发展澳洲坚果产业的条件和资料,市科协领导被他深深执着打动,提供资料的同时也为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再回到乡镇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时,党委政府也意识到这是一个产业升级的好项目,也当即答应给予一些扶持,在市科协的争取下,澳洲坚果资金项目50万元的贷款正准备扶持他的时候,县上部门综合考虑扶持了种植条件更好的地区,这让他非常的失望,在短暂的失落后,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跑到县上部门争取到了100株澳洲坚果苗木,这100株苗木在1997年种植下去,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管护,在种下去的第3年,有一株就结果了50公斤,当时他以每公斤20元卖出去,第4年,就有十余株结果500多公斤,2001年仅澳洲坚果一项就收入上万元,这时他不沾沾自喜,而是希望争取政府部门项目支持,把澳洲坚果产业做大,还邀请各单位来自己坚果地里实地考察,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大雪山乡党委政府把澳洲坚果写进了“第十个五年规划”,并在2002年开始推进种植,在大家忙于澳洲坚果种植时候,他敏锐的觉察到,澳洲坚果将来是一项不亚于甘蔗的重大产业,那么这么大的产业没有种苗,怎么做大呢,带着这样的问题,他辗转反侧几夜,认定澳洲坚果苗木是一个大的商机,他找到当时乡上几个思想较为先进的人一起商量培育澳洲坚果苗木,但是没人响应,他就拿出自己这些年的积攒培育了2万株苗,由于技术不到位,嫁接环节就损失了一半,但这并没有让他丧失信心,技术的欠缺促使他加强坚果苗木管护学习,到海南、广东澳洲坚果苗木基地参观学习,一步步的努力也带动着全乡人民群众坚果产业的进步,他在致富的同时不忘群众,他扩大坚果苗木的培育时候,鼓励兴糖村群众可以投工投劳,做强坚果苗木产业,如今村里有部分群众苗木年收入就上10多万元,带动群众致富的同时,也为大雪山乡坚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带头为群众办实事
在产业带动的同时也不忘为群众办实事,村子没有学校,他就带领群众盖屋做桌椅,缺老师他就积极向乡政府申请一名老师支教;户籍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及整个兴糖村群众,大家办事需要户籍证明等需要到原籍地办理,着给群众带来很大不便,为了争取户籍集中更改,他来回各级政府部门几年,由于大家都是不同地方、甚至有部分外省市的,这给户籍集中更改带来很大难度,经过他不懈努力下,户籍在去年得到了解决,群众办事就更加轻快简洁了,在县城为群众办理户籍过程中,他被一辆失控轿车撞伤头部,头部严重受伤,就在大家担心和伤心之后的2个月,他又奇迹般回到群众中,这给了大家充足的信心,在伤愈不到2个月时,他又抓住了市县鼓励蔗稍养牛契机,带领全村30户群众以入股投工投劳方式建立红色股权养牛场,养牛场目前年出栏100余头,这又为群众生产收入增加了一项收入,下一步他想将村子一片空地修建成全村休闲场所。
在经历无数挫折后,毕家富总是笑着面对困难,在产业取得成功同时也不忘带动身边群众,更能大公无私为群众办实事,他的事迹足以感动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