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7-19 10:25:07来源:临沧市文明办
穿着绿军装的“妈妈”
——勐董边防派出所民警金凤事迹材料
金凤,女,汉族,1988年出生,2007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四川省仁寿县人,现任武警云南边防总队临沧边防支队勐董边防派出所副连职干事,2013年6月至今兼任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董镇永冷村党支部副支书。金凤到勐董边防派出所工作以来,始终致力于将爱民固边工作做到更细化、更深入、更具体,使之成为实实在在惠民利民政策。如今,这个扎根基层的女民警有着多重身份,她是勐董所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的“金管家”,是留守儿童心中“穿绿军装的妈妈”、是心理沙盘游戏的“魔法姐姐”,是孤寡老人的“警官女儿”,是投身公益的热心人,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用行动践行为民务实承诺的基层警官。
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的“金管家”
2013年4月、2014年4月勐董所在刀董村、永冷村分别创建了2个“留守儿童关爱之家”,金凤义务担负起了关爱帮扶辖区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的重任,成了关爱之家的“金管家”。为把关爱之家打造成为集成长教育、学习辅导、心理疏导、活动娱乐于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平台,金凤创新摸索出“十二个一”关爱帮扶举措(即:建好一个关爱之家、开启一个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倾诉室、指定一名代理家长、每月一次教育讲座、每学期举办一次警营开放活动、每月谈一次心、成立一个兴趣爱好活动小组、打造“三位一体”(书信、电话、网络)沟通平台、每学期给父母写一封亲情书信、每月举办一次集体生日活动、每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参加一次家长会)。在“十二个一”的基础上,金凤每月还组织中国传统文化、礼仪、音乐、手工等主题活动,开展卫生、法制安全、爱国等主题教育,每学期联合沧源县勐董镇卫生院、部队卫生队给孩子们免费检查身体、为学校军训、进警营体验等,寒暑假组织1次“夏(冬)令营”。金凤坚持每星期到关爱之家陪伴帮扶学生并逐一家访,和他们写字画画看书、做游戏、讲故事,教导孩子自理生活,为孩子们带去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有效弥补了留守儿童的关爱缺失,消除了孩子们的自卑自闭心理,为教育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自信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得到了云南省妇联的高度肯定,并在2013年底召开的全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进行经验交流。
目前,经过勐董所和金凤努力已经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之家2所,流动图书驿站1处,关爱留守儿童、困难学生80余名,孤寡老人、残疾人27名,发放衣物5000余件、校服书包20000余元、文具600余套、书籍800余册,生活用品300余套,开展活动136次,拍摄照片5000余张。金凤的真情付出得到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的回报,他们常都用写信画画形式表达自己对金凤的感激之情,金凤还与多名留守儿童、困难学生家长保持长期联系,与他们分享孩子的情况。
留守儿童心中穿绿军装的“妈妈”
如何让关爱之家真正发挥教育关爱帮扶留守儿童的作用,这着实让金凤花了不少时间、动了不少脑筋去思考。金凤主动加强了调查和走访,深入每一个留守儿童、困难学生家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情况。从每一个留儿童出发,制定专门的帮扶方案。除了正常的工作外,金凤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陪孩子们做游戏、聊天和辅导功课上,自费为28家贫困家庭的孩子买学习、生活用品,为他们过生日、买衣服、开家长会等;在大部分假期、周末金凤会轮流接几名表现优异的留守孩子到派出所同住,让他们体验有家有人陪的感觉。渐渐地孩子们和她的陌生感少了,可以说的话也越来越多了。在一次活动中,一个总是低头不说话的小姑娘李雪(化名)引起了金凤的注意。活动结束后,金凤主动送李雪回家时才知道,原来李雪父母早年离异后就外出打工,她一直由年迈的奶奶照顾生活。李雪希望她在生日时父母能回来看看她,陪她过个生日的愿望一直没有能够实现。知道缘由的金凤和“兵爸爸”王韬向李雪承诺:要接着她去县城,让她过一个最快乐的生日。就在李雪生日那天,兵爸兵妈如约带着李雪来到县城,给她买了新衣服、生日蛋糕还有李雪最喜欢的洋娃娃,还发动派出所其他民警并邀请了李雪的小伙伴为她举办了一场生日派对。就在生日派对上,这位很少与别人交流的小姑娘,却抱着金凤说:“谢谢你,金凤妈妈。”像这样的故事,在金凤对孩子关爱工作中还有很多,从对这个“妈妈”的陌生和抗拒,再到无话不说,金凤做了很多的努力。现在,只要“金凤妈妈”去到村里或学校,孩子们远远望见就会蜂拥而来将她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向她讲述自己的生活学习。
心理沙盘游戏的“魔法姐姐”
在与留守儿童、困难学生相处的这一年多里,金凤发现自卑、内向、胆怯、性格极端是留守儿童最突出的特点,虽然通过很多实际的工作让很多孩子变得开朗起来,但是存在一部分孩子不愿意与她交流、倾诉的情况,这给金凤的关爱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2014年年初,金凤无意间从网络上获知了“心理沙盘游戏”,这种游戏的独特形式立即吸引了金凤的关注,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她发现这款游戏对于更好的了解和帮助留守儿童极具意义。2014年5月,金凤在关爱之家开设“心理沙盘”咨询,并从北京购回了一套专业的心理沙盘装备。为了使自己尽快掌握沙盘游戏治疗的方法,她买来了关于心理沙盘的指导书籍,自学心理沙盘的相关知识,还同专业人士建立联系,通过他们指导更好的掌握相应技巧。经过几个月的刻苦钻研和学习,金凤已经开始使用沙盘游戏来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理世界,通过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心理沙盘游戏,更清晰的了解孩子们存在的心理的症结,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干预和教育引导,帮助孩子们逐步克服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半年努力目前有5名儿童通过心理沙盘游戏变得开朗,让金凤真正成为了留守儿童们的知心“魔法姐姐”。
投身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自2013年4月起,金凤建立了微信、QQ“爱心群”,将云南沧源边境线上的贫困家庭、孤寡残弱等现状编发成倡议书、照片通过网络平台发出去,呼吁更多人来关注边境贫困家庭情况,得到大量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并与之形成长效帮扶机制。目前3名爱心人先后捐资18000元委托金凤为困难学生订做佤族服装及购买运动鞋、3名爱心人每月为金凤创建的“图书驿站”捐书200册、5名爱心人士每月固定资助赵芳、鲍宇春等8名贫困学生200元、爱心人每月邮寄衣物、文具等包裹委托金凤发放。
沧源佤族自治县永冷村四组儿童李海远今年七岁, 2015年4月经医院查实确诊患有狼疮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省内医院已明确:患儿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目前只能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李海远家庭条件拮据,治疗费用已超过十多万元,所有的治疗费都是家人和亲戚朋友东筹西借。如今患儿家庭负债累累,已无力承担一周二到三次的血液净化治疗费用,只能待家治疗。他是勐董边防派出所“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的关爱对象,在得知李海远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肾衰竭没有钱继续治疗的事实后,金凤主动帮助李海远寻找可以治疗的医院,与村组干部一起寻求勐董镇政府给予帮助,她还将李海远的情况在微信圈发出去,呼吁网友帮助。为李海远买去玩具、食品等,陪伴他聊天,分散他的痛苦。由于该疾病很棘手,寻找了许多家医院都表示治不好,而且后续费用昂贵,虽然反馈的信息是这样,但是金凤还是坚持为孩子募捐,希望帮助这个家庭减轻压力,帮助孩子减轻痛苦。目前勐董所官兵捐资5240元,金凤微信圈爱心人士也正陆续发来善款,爱心接力仍在继续。
为民务实的基层警官
2013年初金凤兼任刀董村党支部副支书,由于工作需要又于2013年6月调至永冷村兼任党支部副支书、党建指导员。在此期间,金凤发挥警地共建优势,为驻地和谐平安提供支持。以往的民警村官“白天入户走访,晚上休息”,而村民通常是“白天外出劳作,中午或晚上到家”,存在走访总是找不到人的现状,容易使走访流于形式,为了解决此问题,金凤主动摒弃先前工作方式,调节自己吃饭时间,联合村干部建立“中午、晚上饭点逐一入户走访”的工作制,每季度保证每家每户都能走访到,及时掌握村寨群众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和存在困难,帮助协调办理户籍等问题、收集村民对各方面的意见、帮助维护合法权益。
金凤现在虽不再兼任刀董副支书,但她仍然将勐董所辖区帮扶困难弱势群体当做自己的工作。在刀董村一个单亲家庭里,12岁的鲍宇春就读民族小学4年级,2010年鲍玉春的父亲在广东打工时突然病逝,留下鲍宇春和还未读书的的弟弟与母亲三人相依为命。2013年勐董所将鲍宇春纳为帮扶对象,为贫困的鲍家申请到一年3000元的生活补助金,平时其母也凭借自己的劳动可以赚些钱维持家用。2014年10月的一次家访中金凤了解到鲍宇春的母亲遭遇车祸只能在家养病,除去低保没有了生活来源,金凤当即决定自费帮助鲍宇春一家渡过难关,为她家送去米油肉、生活用品,并每月资助鲍家200元用于生活开销。
2013年以来,《云南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头条以“关爱之家显真情,留守儿童不孤单”为题,报道金凤关爱留守儿童事迹。《临沧警方》、《临沧新闻》栏目为关爱之家拍摄专题片,云南法制报以“边境线上留守儿童的“新”家”、“穿着绿军装的‘妈妈’”等为题进行系列报道,《云南政协报》题为“边防民警当‘家长’留守儿童获关爱”、《中国新闻网》、《中国边防警察报》题为“云南临沧边防建立关爱之家服务佤族留守儿童”、“云南临沧边防为39名佤族留守儿童建新家”和《中国广播网》题为“边防官兵在边境线上为留守儿童建‘关爱之家’”作报道。2014年云南省妇联表彰金凤为“巾帼建功标兵”,公安部边防局表彰金凤为“2014年爱民固边先进个人”,临沧公安边防支队表彰金凤为“2014年优秀警官”、“2014年优秀社区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