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7-19 10:48:45来源:临沧市文明办
志在滇红香万里
片片茶叶总关情
--记云南滇红集团茶叶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成仁
他在制茶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9年,被誉为凤庆茶叶行业的“土专家”。他就是云南滇红集团茶叶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非遗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张成仁,他用自身行动书写着对茶叶的热爱,诠释着一名科技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对滇红茶事业的执着和坚守。
一、致精致诚,执着于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选育
张成仁自幼受家庭种茶、制茶影响,耳濡目染,1987年凤庆县茶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也成了一名种茶、制茶的参与者和爱好者,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走上了一条与滇红茶为伴的人生道路。
张成仁在云南滇红集团工作了29年,担任茶科院院长已有12年。云南滇红集团茶叶科学研究院坐落在凤城东侧城郊,周围青山环抱、茶园层峦起伏。茶科院集茶叶科研、种质资源保护和产品开发为一体,是滇红集团的唯一的科研机构。种质资源是极其珍贵的农业遗产与自然资源,新品种不能凭空产生,必须有种质资源作为原始材料。2002年前茶科院的茶树种质资源仅有66份,2003年张成仁担任院长后,带领团队加强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工作,通过多渠道引进多个产茶国家和全国优良茶树品种、品系,收集保存了丰富的茶树种质材料,许多濒危的野生茶树资源在这里安下了家,得到了科学的保护与管理。目前茶科院茶树种质资源已达1000多份,成为全国最多茶树种质资源基地。
在张成仁院长的带领下,采取单株育种与无性繁殖相结合,利用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在凤庆大叶群体品种中,优中选优,通过科学的选育方法培育了清水3号、凤庆9号、早春翠芽、探春等一批优良品种、品系。他积极协调,采取与科技局、茶办、乡镇、村办等有关部门进行科技协作的方式,在全市大力推广清水3号、凤庆9号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达到15万亩,加快了全市茶园建设的良种化、标准化进程和高优生态茶园建设,为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茶科院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工作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种质资源圃已形成凤庆茶叶科普园地,他撰写的“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应用”荣2009-2010年度临沧市科学技术评比三等奖;2009年-2012年茶科院被中国茶叶协会授予“中国茶叶协会茶叶科技示范基地”。
二、勇于创新,专注于滇红茶制作工艺传承和发展
几十年来,张成仁虚心向同行学习,不断积累起厚实的实践经验,他翻遍茶叶制作方面的书籍,找寻国内外制茶先进技术,他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了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的学习实践中,他以茶科院为家,吃住在茶科院,几十年如一日。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已全面掌握了滇红茶制作传统技艺,在张成仁的倡导和带领下,茶科院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攻坚克难研发新产品,利用茶科院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的原料基地,带领研发团队研发出高端红茶“经典58”、“金曲”和“中国红”、纤红等新产品。 平日里除了工作时间,他有闲暇便到茶山里走走看看,对他而言,茶山茶树如同老友般熟悉和亲切。“我们做茶一是要用心,二是要用工匠精神来做茶。只有我们全心投入,发自内心才会做出来好品质的茶叶。”张成仁这样说
白帽配上白大褂,这是张成仁给人留下最多的印象。虽然身份变成了研究院院长,但他的内心依旧把自己当作普通的制茶工。每当茶叶上市的季节,张成仁都要在车间巡视一圈,这里看看,那里瞧瞧,遇到问题与工人一道解决。平时,除下车间外,张成仁把多数精力都投在了科研上。
2015年,“滇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 “滇红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的张成仁,一直从事着茶叶技艺“传帮带”工作。在他多年悉心指导下,为集团培养了上百名生产技术骨干。“在工作上,他对我们是比较严谨的,特别是一些制茶工艺或者是栽培,作为传承人,他在技术上毫不保留地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我们年轻一代。在生活上也对我们比较关心。”技术骨干吴成远说。
如今,他已全面掌握了滇红茶制作传统技艺,成为凤庆滇红茶的技术带头人,先后在滇红集团公司内部带出了李国荣、张月梅等多名滇红茶技艺传承人,多名滇红茶私营业主也通过他的指导,使企业的到了发展。近年来,张成仁还多次受邀到斯里兰卡、格鲁吉亚访问,对茶农进行培训,传授制茶技艺,为进一步推动凤庆滇红走出国门,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三、服务茶农,提高滇红茶产业效益
张成仁在研究、示范新技术的同时,为公司内部员工、全县茶叶企业技术人员等免费培训,手把手传授茶叶技术。亲自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茶农加强茶园农药化肥使用的管理,使茶叶符合国家有机食品的标准,到制茶企业的茶叶生产线引导滇红茶私营业主规范滇红茶的茶叶制作工艺,提高成品茶质量。张成仁用他的大公无私,勤奋刻苦,兢兢业业,服务茶叶产业的发展、服务制茶企业效益的改善、服务茶农收益的提高,成了茶农发家致富的良师和向导。
在他的带领下,茶科院长期与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茶叶专家带领的研究生团队连续4 年驻扎滇红茶叶基地;茶科院与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展一系列项目,在开发茶叶品种、优化工艺和深加工等方面皆取得突出成绩;由滇茶科院牵头,搭建了各个主体共同合作研究的科研平台。在行使社会服务职能方面,茶科院与中茶所等机构密切合作,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茶科院成为了凤庆滇红茶的一张名片、一个开放的窗口、一个过硬品牌质量的保证。
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将这句话用到张成仁学茶、做茶、传茶的人生中,一点不为过。他早已记不清自己带过多少人,走过多少茶山,但心中茶的信念一直未曾变过。
2012年他被临沧市人民政府评为“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滇红集团授予新产品研发“杰出贡献奖”;2003年获得临沧地区参与完成“万亩有机茶园获国际国内有机认证”成果2等奖;2008年获得临沧市“研制开发滇红经典58高档红茶新产品”科技进步3等奖;2009年获得临沧市参与完成“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成果3等奖; 2010年获得临沧市参与完成“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应用”成果3等奖;2011年撰写的《凤庆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初探》和《云南滇红集团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初步研究》分别获得临沧市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3等奖。2015年12月荣获凤庆县第四届劳动模范称号;2016年4月荣获临沧市劳动模范称号;2016年6月荣获临沧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