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7-19 10:57:41来源:临沧市文明办
好“山”字经 闯出小康路
——记临沧市镇康县木场乡木场村支书 李正明
李正明,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人,2007年至2009年任木场乡木场村主任,2010年至今任木场村支书。他敢于吃苦,善于学习,开拓创新,熟悉农村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担任现职以来,工作能力较强,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木场村各项工作。带领群众走富民强村的路子,立足专业特长,宣传好各项惠农政策,促进全村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带领和引导群众推进农业产业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壮大集体经济。密切联系群众,大力为群众做好事,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维护农村稳定,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团结村“两委”同志共同为木场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基础设施得到发展,木场村基本实现了村组公路的全通畅。发展特色产业,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草果、烤烟产业,大力发展蕨坝自然村旅游产业,不仅实现了本村经济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多年的努力,他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农民发展之路,成为当地最具有影响力的致富带头人,多次被省市县及单位评为先进个人。
2007年12月,在临沧市年度“十大农村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农村致富带头人;2008年6月在建党87周年纪念活动中被中共镇康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6月被中共镇康县委授予“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称号;2011年12月在木场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干部;2012年7月获得“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4月、9月获得县级、市级劳动模范称号;2014年5月被评为云南省科普先进个人。
——追求致富种草果。2002年,李正明一家人仅解决温饱问题,不甘贫穷的他,追求致富,大胆地种下了1.5亩草果。特别是参加县、乡、村的各种学习活动后,进一步增强了信心。只要有空就到村图书室查找资料,学习种植技术。掌握草果种植的技术后,按照草果种植的技术要求,努力实践探索,在加强管理过程中他不怕苦,不怕累,经常带着家人一起到地里浇水、施肥、除草,忙碌不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年,经过三年的精心管理,草果收入达3万余元。李正明种植草果,成功地闯出一条立足山区优势的致富路,这时许多群众都向他请教,学习草果栽培技术,他就手把手的把栽培技术传授给大家,到2012年,绿皮寨自然村种植草果14亩,实现总产值20余万元。
——全力投入种核桃。也是2002年,眼光独到的李正明在绿皮寨自然村开始试种核桃,成为不寨子里种植核桃第一人。用省吃俭用的250元钱在自家的承包地上种了500棵核桃。2003年后,各项惠民政策紧接而来,核桃种植也纳入扶持项目,政府无偿提供种苗,李正明更加地用力投入,把全部承包地都种上核桃,种植面积达200多亩。他一干10年,全力投入,2012年部分核桃挂果,初显效益,收入2万多元。通过自己多年摸索,总结出一条核桃种植经验:地好、人好、苗好,即:地好就是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核桃生长的土地;人好就是做好田间管理,特别是核桃幼苗期的管护;苗好就是要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核桃苗。
——勇于开拓种石斛。草果、核桃双丰收的李正明并不满足于现状,喜欢研究的他又有了新的打算,看到很多收购商到当地收购野生石斛,数量少,而且价格高,如果能够人工种植,收益也一定不少。通过考察,他发现石斛种类很多,当地价格较高的是紫皮石斛,紫皮石斛是以齿瓣石斛为代表的一类兰科石斛属植物,除可做为医药原料提取石斛浸膏,还可以加工成紫皮枫斗而身价倍增,经过有机食品认证的紫皮石斛更是市场畅销的抢手货。李正明决定在自己的菜园里种植紫皮石斛,说做就做,他带着家人到深山林里找野生石斛,再回来自己一点一点培育,慢慢扩大,现在他的紫皮石斛种植面积已有一亩多,除了紫皮石斛鲜条,他还提供培育出的幼苗。李正明自己算了一下,保守估算,单独紫皮石斛种植这一项收入也不会低于3万元。而且善于总结的李正明还总结出一条经验:种植石斛一定要有沼气池,沼气池的水兑多菌灵消毒后用来浇灌石斛是最好的,既浇了水也施了肥,一举两得。
李正明致富不忘乡亲们,他把通过自己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草果、核桃、石斛种植经验推广给乡亲们,在他的感召下,大家也走上产业发展的致富路。目前,绿皮寨自然村家家户户种起草果和核桃,绿色经济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