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

茶旅融合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记勐库镇公弄村公弄自然村

更新时间:2021-07-27 08:51:19来源: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勐库镇

茶旅融合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记勐库镇公弄村公弄自然村 近年来,勐库镇公弄自然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茶产业为依托,以民族文化为抓手,走出了茶旅融合发展之路,美了乡村富了农家。 一、基本村情 勐库镇公弄行政村公弄自然村位于勐库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距双江县城28公里,海拔146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700-18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76%,昼夜温差小,水资源充沛。公弄大寨自然村共129户439人,全村属于双江自治县土著居民—布朗族。辖区东邻忙那村委会,南邻公弄小寨自然村,西邻公弄小户赛自然村,北邻公弄豆腐寨自然村。全村国土面积3.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0.98万亩,耕地面积0.09万亩,轮耕荒山1.5万亩,村庄占地面积420亩。现有茶园面积4200亩,人均9.5亩。古茶园3000亩,是勐库大叶种茶发祥地之一。公弄大寨自然村世代以种植经营茶叶为主,茶叶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8%;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 自然村通村水泥路主干道一条8公里,村庄内干道2条,一条寨门至缅寺1.5公里,一条祭祀广场至壮嘎1.5公里,都已硬化,村内大大小小(串户路)26段,都已硬化;公弄大寨自然村有饮水主管道一条(小户赛后山至村头),长13千米;住房全部为安全稳固住房,全村129户有砖混结构房82户,砖木结构房47户。目前已初建成3个广场(布朗族祭祀广场、寨心群众活动广场、缅寺民族文化广场)共2400平方米,1个布朗族文化传承馆350平方米,一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00平方米。 自然村有一所完小,占地面积10亩,有一个医疗室,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有一座缅寺260平方米。 二、茶旅融合发展优势 (一)气候资源优越。一是气温宜居。海拔1588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75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云南四季如春气候的典型代表地区。二是富氧生态。因地处大雪山周边,植被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较高。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好,健康养生优势。 (二)基础设施较好。公弄大寨自然村地处勐库镇西部,距214国道8公里,距县城28公里。自然村内129户农户基本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供水工程、生活垃圾工程、公厕、公共活动场所以及串户硬板路工程,有完小,有医疗卫生室。 (三)古茶文化风韵独特。公弄大寨自然村是勐库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现有茶园面积4200亩,古茶园有3000余亩,公弄人世代以茶为生。自古就受到茶树恩泽的布朗人,在公弄积淀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当地布朗人把对茶的情感凝聚成一首首茶歌,一曲曲茶舞,还结晶成浓郁民族风情和厚重的茶艺茶道,其中以竹筒蜂蜜茶、糊米茶、明子茶、石斛茶、布朗古红茶最让人叫绝。 (四)民族文化浓郁。公弄大寨是双江自治县土著民族—布朗族最早聚居地之一。公弄大寨布朗族能歌善舞,民歌总称为“布朗词”,包括十余种曲调,最基本的有“甩”“宰”“索”“甚”四种曲调。公弄大寨布朗族文化保存完整、民风淳朴,民族风情独具魅力。 (五)生态旅游资源禀赋高。公弄大寨辖区山体多样、水源充足、气候凉爽、植被浓密、千年古树成林、环境优美,历史内涵丰富,具有复合型旅游开发条件和资源禀赋。 三、茶旅融合发展现状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镇村两级高度重视茶旅融合发工作,始终把茶旅融合发展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同安排,同考核。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公弄村茶旅融合发展工作,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工作有人干、有人抓的机制。制定布朗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职责,每月召工作会议,及时了解茶旅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情况,发现和解决在创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为促进茶旅融合发展工作有序发展,村上投入工作经费,加大了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文化阵地、人居环境、村容村貌、以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的投入,通过抓机构,抓人员、抓考核,为茶旅融合发展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依托优势,理清思路。勐库是大叶种茶的故乡,是茶马古道重要驿站。勐库牌商标和冰岛茶优良的品质扬名中外。公弄村境内发现的历史2700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达1.27万亩,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抗逆性最强、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公弄村大寨自然村现有茶叶面积4200亩,有茶叶初制所17户。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茶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镇党委、政府结合大寨自然村实际,确立念好山字经,做好茶文章的发展思路,按照“生态、绿色、有机、安全、特色、高效”的要求,积极发展高优生态茶园。一是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良种推广的力度,逐步淘汰云亢10号和小叶种茶,尽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茶园,提高茶叶的单产、质量和亩产值;二是按照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商品化发展的要求,调整和优化茶叶种植的区域结构和生产布局;三是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择优发展的原则,加大对年产量多和发展潜力大的高产优质茶叶产区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茶叶种植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四是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品牌之路,扩大茶叶销售,促进茶叶产业优化升级。2019年大寨自然村发展高优生态茶园300亩。实现茶叶收入647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78%。 (三)创新模式,茶旅一体。充分发挥茶产业自身横跨一二三产业的行业特点,突出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济,全面提升茶旅融合程度。一是结合重点景区打造,推进茶旅一体化。紧扣古茶谷、观云台、人祭场、千亩古茶园、佛寺、白塔、名木古树等景观和景区开发,合理布局茶产业,科学植入茶文化,促进山水风光和秀美茶景深度融合,已开发出景点27个。推进公弄申报国家2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重点围绕山、水、林做茶文章,把茶全面融入科普、休闲、养老、度假等特色旅游体系中。加快公弄村整体开发,重点围绕茶与居做茶文章,改路、改水、改厕、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小品,让茶与山寨相得益彰。二是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推进茶旅一体化。紧抓打造公弄旅游示范村的发展机遇,大力整合茶叶、民俗传统、民族特色等优势资源,初步建成华侨橘子园—公弄—小户赛—古茶谷乡村茶旅精品游线路。加大茶旅农家游、生态游、田园游、民俗游等特色项目开发力度,打造一批茶旅观光、茶旅体验、茶旅休闲、茶旅度假、茶旅养生等茶旅一体产业区,扶持发展一批“茶家乐”、“农家茶坊”、“农家茶庄”,满足游客多种需求,已建成观景步道560米,扶持“茶家乐”2户、“农家茶坊”15家,“农家茶庄”4户、农家工艺作坊2户。按照“古村特点、民族特色、时代特征、茶乡特质”的要素内涵,建成布朗族文化传承基地和旅游接待中心等标志性项目。 (四)塑造品牌,强力推介。抓住云南省大力打造“云茶”绿色品牌的契机,继续夯实“五朵茶花”固有品牌,对内严控质量,加强古茶山保护意识,严防外地茶进入本区域,守住生命线;对外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品牌文化的塑造,积极采用新颖的销售方式,扩大影响力,巩固市场地位。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形成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打造拳头产品,积极开发茶经、茶具、茶禅养生保健品等茶产业的衍生品,扩大覆盖面,延长茶产业链,形成全方位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广茶旅品牌。牢固树立大产业、大品牌、大营销的理念,让茶旅品牌融入茶旅项目开发、茶旅活动策划、茶旅生活体验全过程,高标准制作茶旅形象宣传片、宣传广告、宣传口号,让茶旅文化与游客情感完美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跟进,推动茶旅企业强强联手、整体促销,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宣传,提高茶旅品牌知名度。紧紧围绕“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加快开发系列茶旅产品,使其规模化、规范化,推动茶旅品牌有实体、有产品、有特色、有市场。 (五)重视文化,传承发展。镇、村两级高度重视布朗族文化,抢救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实施民族文化传习馆建设为平台,抢救、保护和挖掘布朗族文化遗产。一是展示布朗族民族文化。在文化传习馆通过展板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布朗族的历史沿革、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展板在文字说明的基础上配合图片资料,使展出生动翔实。二是挖掘茶文化。充分发掘茶文化底蕴,把原汁原味的茶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互汇,体现民族的、传统的、特色的风俗,又汇聚着现代的、流行的元素,整合打造成一套完整的民族茶文化体系,组建了民族茶文化演出队,推出茶艺、茶道、茶歌、茶舞,并借助民族节庆、茶博会等文化活动集中推出,强力推介,拉动了该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纪录东方》摄制组拍摄的纪录片《天长地久·勐库茶》,展示了公弄村所特有的茶文化的魅力。三是建好文化阵地。加强民族文化活动基地建设,充分管好用好文化共享工程。广泛开展民族知识、民族文化活动,定期开展民族文化培训。在大寨自然村全面开展以“三特”即特色民居改造、特色产业培育、特色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工作,树立了典型,取得了成效,促进了大寨布朗族特色村寨社会进步、特色经济和文化发展。 (六)夯实基础,改善民生。把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内容中,支持、引导公弄古村的合理开发,2014至2019年投入资金1760万元,通村水泥路8.2公里;建成特色民居房102户,14000平方米;建成村内硬板路2条3公里,串户路4条1.8公里;开发景点27个;建成布朗族特色寨门一座,旅游公厕1间,观景步道560米,观景亭2座,游客接待点3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450平方米,停车场500平方米;安装慢直播3路,旅游标识牌27个,垃圾箱(桶)100个;建成布朗族传习馆1间250平方米、文化活动场所500平方米;改扩建沟渠2条3.4公里;安装路灯60盏,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粪草随处堆,畜禽满街跑”的状况。 (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力量和资源,形成任务共担、同创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工作格局。该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普遍整合了三个方面的资源:一是相关政策资源的整合。争取国家有关民族、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二是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力争做到文化、旅游、农业等项目做在一块、设施建在一处、活动连在一起,切实解决单个项目投入不足的问题。三是统战、民族工作部门力量的整合。借助统战、民族工作部门的独特优势和工作条件,增添村寨建设的发展动力。几年来共整合各类资金800余万元。 四、茶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一是文化旅游项目匮乏,缺少专业的营销策划和运维管理,没有开发专门的旅游精品项目,缺乏设计独特的旅游线路,旅游开发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二是旅游配套设施不足,缺乏智慧旅游配套设施,景区景点的智能化水平不高。三是游客参与性活动不多,缺少浸入式体验式的旅游活动设置,缺少体现公弄村茶旅融合的特色内容。 (二)宣传推广力度不足。一是宣传促销力度有限,对项目的宣传推广多局限于官方交流层面,且缺乏对景区内商家资源的有效整合,未能形成集中高效的宣传态势。二是新媒体运用不够,对外宣传推广多局限于传统媒介,缺乏利用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三是品牌影响力弱,外界对公弄自然风光及独特文化的认知度不高,没有形成自身品牌印记。 (三)管理和服务水平滞后。景区内游客接待服务和景点设施管理缺乏统一运作,游客接待中心缺少专职工作人员,景区运行和管理制度化程度不高。各景点和经营要素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各经营户各自为战,缺乏点、线、面的旅游服务。 五、茶旅融合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此次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公弄村实际,从美丽乡村建设及旅游精品打造两个方面对公弄村茶旅融合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因地制宜,丰富内涵,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一是抓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分级负责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同时把美丽乡村建设列为镇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各级班子和单位绩效考评内容,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抓规划设计。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精心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整治规划和近期集中建设项目规划,不断提高村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时注重因地制宜,突出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按照“聚落保存、老屋再生、闲置空间再利用”原则,做到“不劈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保护好乡村的碧水蓝天、蛙声鸟语,让人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抓典型示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注重挖掘、总结、提炼公弄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内涵和示范村品位。把公弄村打造成经济基础强劲、文化内涵丰富、民风民俗纯朴、示范带动明显的布朗族古村。四是抓项目立项和资金投入。要按照2A级景区的标准,做好景区路、人居环境提升、景点打造、亮化美化及环境整治等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积极争取和整合资金用于公弄美丽乡村建设。五是抓环境整治。围绕“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要求,抓好镇、村、户三级联动,全力推动村景区化、农户庭院景观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清洁保洁机制。六是抓宣传发动。加大媒体宣传力量,借助报刊、广电、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幅报道公弄“美丽乡村”建设,激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营造创建工作良好氛围。 (二)突出特色,培育品牌,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1.抓住契机,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要抓住“美丽乡村”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时机,把“宜游”融入“宜居”之中,将旅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一是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从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建筑风格、茶文化、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等方面,挖掘资源个性和特色,凸显宜游功能。将其巧妙地融入乡村旅游产品策划。二是立足传统乡村岁月和地方特色的人文元素,让“美丽乡愁”成为乡村旅游独有的品牌印记,将文化特色作为资源有序整合的主线,抓好古民居、古树名木的保护开发,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2.分类指导,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公弄村乡村旅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民为主体,按照发展、规范、提升的工作步骤,有序引导,形成旅游点、线、面发展新格局和多类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做好绿色生态文章。立足优质生态环境和山水景观,在生态优先基础上,增强亲和性、知识性、参与性等体验内容,结合茶文化、民族文化,打造勐库镇首家以茶文化、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布朗茶文化园。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以开展乡村旅游星级评定为抓手,促进乡村旅游逐步向服务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在2A级景区的基础上,申报3A级景区。 3.找准定位,拓展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一是依托节庆平台展示乡村旅游,依托中国·双江勐库(冰岛)茶会、茶文化旅游节、泼水节、火把节等节庆,积极推介公弄乡村旅游资源和精品线路。二是开展“双江人游公弄”活动,着眼于撬动本地客源市场。三是加强美丽乡村旅游推介,协调县文化组织举办“公弄美丽乡村游”推介会,制作《双江布朗族》、《美丽布朗古寨—公弄》等宣传折页投放在车站、机场、码头、酒店等游客集散中心,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应。 4.培育品牌,增强乡村旅游竞争优势。一是统一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要求市、县两级在对外宣传推介时,统一使用“公弄古寨美丽乡村游”Logo,提升美丽乡村整体形象。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协调县文化旅游部门将公弄古寨美丽乡村游报送道省市旅游资讯发布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及时引入微博、微信等新的营销手段,积极引导一些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引进二维码、wifi等设备。做好公弄“智慧旅游”手机移动终端App上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