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7-28 17:16:41来源:临沧日报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我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信念,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以兴边富民行动和沿边小康村建设等为载体,多措并举助力边境地区脱贫攻坚,困扰边疆少数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以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为载体,推动沿边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紧紧围绕相关目标要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与扶贫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并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至2019年,共实施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1个示范乡(镇),3个特色乡(镇),233个示范村,65个特色村,5个示范社区,3080户示范户,累计投入各类民族专项资金4.11亿元,打造了一大批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镇典型。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芒团等20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镇康县南伞镇南伞村大坝等49个村寨被省民委命名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临翔区南美乡被省民委命名为“云南省首批少数民族特色小镇”。
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推进沿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与精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临沧建设、沿边小康村建设、稳边固边相结合,围绕兴城镇、夯基础、强产业、惠民生、促开放、固边境“六大任务”,在道路、村庄、组织“三套系统”和产业村、旅游村、较大村、口岸和边境贸易通道村、遂行军事任务村等“五种形态”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改善。目前,全市两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投资32.93亿元,边境地区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以实施“沿边行政村群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依托,提高沿边群众社会保障水平。为有效防范和缓解沿边一线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等急难困苦,2017年以来,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3个边境县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所有群众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财政补贴每年每人10元,最高赔付金额为每人12.5万元。目前,共投入资金270万元,让沿边各族群众真正享受到党的政策,感受到党的温暖。
以“上海对口帮扶临沧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为支撑,促进沿边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紧紧抓住“沪滇对口帮扶”机遇,积极向上海市民族和宗教局申报“沪滇对口帮扶”项目,助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上海市民族和宗教局对口帮扶临沧以来,共实施38个对口帮扶项目,项目覆盖临翔区、永德县、镇康县、耿马县和沧源佤族自治县5个县(区)的8个乡(镇)10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192万元,其中,帮扶5个沿边村寨发展产业,投入资金617万元。通过产业扶持,促进了沿边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为率先把临沧沿边村寨建成小康村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