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7-28 17:33:22来源:临沧日报
近年来,云县创新“三带一帮两促进”机制,充分聚合各方力量,紧盯增收产业精准发力,走出一条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产业扶贫之路。
非贫困户带贫困户学创业。按照地域相邻、情感相融的原则,组织村组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入党积极分子、优秀青年骨干、科技示范户、电商创业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产品加工经营大户等致富能手,与贫困户结成“一带一”产业帮带对子,开展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帮带活动。目前,全县共有5413户非贫困户与10563户贫困户结成帮带对子。
合作社带贫困户学管理。坚持产业相近、条件相适的原则,组织贫困户根据家庭主业和发展方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负责做好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带动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持续增加贫困户生产经营性收入。全县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34个,累计入社农户55958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917户。
龙头企业带贫困户学营销。遵循利益相连、诚信相守的原则,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好农业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的作用,由龙头企业采取与贫困户共建基地、订单收购农产品、土地资金入股分红、吸纳劳动力在工厂和基地就业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在产业链上获得租金、薪金、股金等效益。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促进产业增效、农企共赢。目前,全县129个龙头企业共帮带贫困户7751户,其中868户贫困户以4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云县甘化公司,每户每年获得资产收益金3200元。
政府帮贫困户兴产业。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贫困群众增收之间的利益联结。针对产业发展导向,因时、因地、因人多层次开展产业技能培训。通过“找”企业组织劳务输出、“设”岗位安排就地就业等方式开展就业扶贫,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转移输出或就地就近就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增值空间。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2个(含冷链配送中心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及物流配送站12个、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及配送点95个,全县共有电子商务企业7家、小微网店980家、个人微商3600余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5000余人。
实现“两个促进”。一是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集中信息、技术、资金、劳力等方面的优势,做到统一社员管理,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市场营销,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促进农村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品牌。二是促进群众增收。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实现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好项目。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13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