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7-28 17:34:50来源:临沧日报
镇康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生活着傣、佤、德昂、布朗等22种少数民族 ,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2012年被列为国家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滇西边境片区县。2014年共识别出3个贫困乡镇,3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606户38072人。目前,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4.17%降至零,2019年顺利通过第三方考核评估验收,历史性甩掉了贫困县帽子。
坚持分类施策、一户一策、综合施策,采取拆除重建、易地搬迁、加固改造、修缮提升、进城定居等方式,按照贫困户优先、无房户优先、房屋危险户优先原则,明确6种结构房屋改造补助标准,全面抓实住房保障。全县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4717户,其中贫困户8979户,实现了每户农户住上安居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模式,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特色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起来,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两种模式,实施10个安置点建设,搬迁贫困人口296户1212人。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着力破解以交通为主的瓶颈制约,全面完善交通、饮水、电力、通讯、网络、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持续夯实发展基础。构建内联外通、畅乡通村、村组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开工3条高速公路,完成两条国省干线改造150公里;完成县乡路网改造150公里,边防公路改造261公里;实施行政村道路硬化713公里,硬化率达100%;实施自然村道路硬化1063公里,硬化率达80%。加快农村饮水保障体系建设,实施人畜饮水工程335件,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95%,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14个批次158个单项工程,改造线路37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动力电。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基站6座,投入设备4.39万套,实现全县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实施无线网络覆盖、行政村通光缆工程,建设4G基站518座,全县行政村、学校、卫生室实现移动光纤网络和4G通信100%接入。完善71个村委会功能配置,新建、改造活动场所481个,实现所有村民小组都有活动场所。
把稳定增收摆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首要位置来谋划,多举措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全面巩固提升6个传统产业,突出传统产业的保障作用,全县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达200万亩,农民人均13亩,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达5.2亩。共培育龙头企业15户,组建专业合作组织83个、家庭农场112个,扶持专业大户36个;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联结建档立卡贫困户9606户,实现联结全覆盖。全面开展贫困劳动力“菜单式”免费技能培训,保证每户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致富技能;建成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服务站,建立与县内、县外企业定期联络机制,做实就地就近吸纳和向外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实施好退耕还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群众增收,实现生态与脱贫双赢。2018年将3个边境乡镇28个非边境村纳入补助范围,共发放补助资金4623万元。用好用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实现扶贫贫困线与低保保障线“两线合一”,重合率17%,2015年以来共发放低保金3.55亿元。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定额补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成员100%参保。全面落实特困人员生活保障政策,共纳入保障628户702人,发放供养资金143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