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9-02 10:51:27来源: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
临办发〔2019〕26号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 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临沧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
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属驻临单位,驻临军警部队:
现将《临沧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
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6日
(此件发至县级)
临沧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共临沧市委关于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定》精神,实施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全市乡村全面振兴,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学好用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示范带动、以民为主的原则,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以点成线、以线连片、以片成体的思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全面开展自然村整治的基础上,重点打造500个自然村整治示范村,分别是乡镇驻地示范村、公路沿线示范村、产业发展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特色示范村。到2020年,500个示范村建成高标准小康村,937个建制村、7574个自然村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村。
二、工作重点
(一)实施百村示范。在已启动400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和基本实现自然村15项指标的基础上,整合人、财、物等一切资源,以自然村为单位,按照示范引领的原则,采取市、县、乡、村统筹推进的方式,扎实抓好500个自然村整治示范村建设(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
1.示范内容
政策示范。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土地抵押、差别化用地和村域资产一体化管理政策,盘活乡村闲置的林场、林地、校舍、厂房、废弃地等资源。学习借鉴浙江“坡地村镇”建设用地经验,充分依托山林自然风景资源,进行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开发,探索“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点状供地”的方式,破解乡村旅游用地难问题。
机制示范。逐步推行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机制,破解村级组织与实体经济发展“两张皮”问题。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股份合作机制,使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加大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对接市场;探索扶持的农村项目资金5%至10%形成群众的股本金后用于农业保险的机制,破解农业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探索扶持的农村项目资金50%以上形成群众的股本金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机制,破解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少、小等问题。探索金融资本支持农村发展新途径,建立完善智慧政务+“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机制,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不方便的问题。
2.示范类型
乡镇驻地示范村。利用乡镇驻地优势,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在人口聚集、功能完善、管理有序上下功夫,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市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在推动村镇联动发展上作出示范。到2020年,临翔区、云县分别建成15个,凤庆县、耿马自治县分别建成12个,永德县、镇康县分别建成10个,沧源自治县建成9个,双江自治县建成7个。
公路沿线示范村。利用交通便利、连接城乡、信息发达的优势,围绕“路”来做文章,突出“水电路气房、洁净绿亮美”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建设,兼顾民族和历史文化保护,在强化管理、整洁有序上下功夫,重点在物流、运输、餐饮、旅游等方面作出示范。到2020年,耿马自治县建成16个,临翔区、凤庆县分别建成15个,云县建成14个,永德县、镇康县、沧源自治县、双江自治县分别建成10个。
产业发展示范村。利用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结合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按照“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的要求,重点在推进标准化生产、开展产地初加工、提高产品商品化率、提升组织化程度等方面作出示范。到2020年,凤庆县建成19个,耿马自治县建成18个,临翔区、云县分别建成15个,双江自治县建成12个,永德县、镇康县、沧源自治县分别建成10个。
乡村旅游示范村。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强停车场、水冲式厕所、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站、农副土特产品商店、旅游导向标识牌“六小工程”建设及“三改一整”(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实施乡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宽带进村和布局体育休闲设施,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手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重点在发展民宿、客栈、美食以及开展旅游体验、开发旅游产品等方面作出示范。推动“农旅结合”,促进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到2020年,沧源自治县建成17个,凤庆县建成15个,云县、双江自治县分别建成13个,临翔区、耿马自治县分别建成12个,永德县、镇康县分别建成10个。
特色示范村。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为抓手,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培育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民族风情旅游,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群众收入。完善村内绿化亮化美化、民族小广场、墙体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村寨门等基础设施建设,展现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魅力,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良性互促机制,重点在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方面作出示范。到2020年,耿马自治县建成18个,云县建成16个,临翔区建成15个,沧源自治县建成11个,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分别建成10个,双江自治县建成9个。
(二)实施千村整治。在全市937个建制村、7574个自然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循序渐进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突出“三整治一推进一提升”,全面改造村容村貌,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乡风文明大提升,打造一个干净卫生整洁的环境。
1.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加大力度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重点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积极推行垃圾户分类、乡村收集、县(区)处理运作模式。
2.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推动农户节约用水,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宣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常识,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确保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50%以上。
3.推进“厕所革命”。抓好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加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旅游村寨等旅游厕所改造建设,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确保30户以上、50户以下的村庄至少有1个卫生公厕,50户以上的村庄至少有2个卫生公厕。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4.提升村庄绿化。按照提升村庄美化、绿化、亮化和鲜花盛开的村庄标准要求,推进村庄建设生态美、风气美、环境美,鼓励建设海绵村庄,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有条件的村庄建设“小公园”,确保村庄绿化率达55%以上。有效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做好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清洁能源使用、无面源污染等。
5.整治不良风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卫生习惯带来的好处和不卫生习惯带来的危害,提高村民清洁卫生意识。建立文明村规民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农机具乱停乱放、污水乱泼乱倒、墙壁乱涂乱画、“小广告”乱贴乱写、畜禽乱撒乱跑、粪污随地排放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村民邻里和谐,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杜绝“黄赌毒”行为。稳步推进乡村殡葬改革。
三、实施步骤
(一)细化方案,完善规划(2019年7月前)。市直部门、县(区)、乡(镇)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细化工作方案。要明确群众自己做的事项和需要上级帮助扶持的事项,要明确发展的主导产业、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概算、分年度实施计划、工作措施、保障措施、点上的具体负责人、各项工作安排的时间表等。
(二)组织实施,夯实措施(2019年8月—2020年11月)。以县(区)为责任主体,要整合项目资源和财力,按照建设任务目标,激活优势资源,盘活闲置资源,用好村内能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严格执行规划,按照实施方案分类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三)总结经验,巩固提升(2020年12月以后)。总结经验,整改问题,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成果巩固好并不断提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统筹协调日常业务工作。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县(区)委书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指挥。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市级负责把方向、定政策、管统筹、督落实,以及上下衔接、市内协调、统计监测、监督考核等工作。各县(区)负责做好进度安排、项目汇总、资金整合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统计监测和向上汇报等工作。各乡(镇)负责做好辖区内“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具体实施、项目编制上报、政策宣传、群众动员、人力调配、工作台账管理、进度统计上报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等工作。村级负责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发动群众。要按照上下联动、以下为主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落实好县(区)、乡(镇)、村、组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示范村、整治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市直各部门任务分工详见附件2)
(二)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好农业农村发展“四个优先”要求,以县(区)为单位,以规划为引领,以示范点实施方案为建设依据,全市每年统筹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40亿元,每个县(区)至少要整合3.5亿元以上,安排50%资金用于示范点建设。各级行业部门要按照示范点建设的内容分别向上争取项目,其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和扶持点上的资金由县(区)集合到整合盘子,确保县(区)整合有项目来源,同时,对照各示范点实施方案分期分批安排到建制村。市级财政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安排一定扶持资金,对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给予补助。
(三)完善工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设立村庄保洁公益岗位。将环境治理纳入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建立公司化、专业化、社会化农村卫生护管机制。确保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100%。把人的清单、物的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数据化、信息化,对乡村振兴项目进展、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动态实行平台化、数据化、信息化管理。提高村史室信息化水平,推进活的、成长的、村民自己的“村史室”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发扬“枫桥经验”,加快建制村“雪亮工程”“智慧边境”等技防建设。镇康县、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要按照要求抓实抓好沿边小康村建设。
(四)强化考核检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情况纳入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督查的重要内容,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责建议。
(五)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阐释“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宣传各地的丰富实践和典型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的良好氛围。
附件:1.临沧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示范村名单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分工表
附件1
临沧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示范村名单
县区 乡镇 1.非城关乡镇驻地村 2.公路沿线村 3.产业发展示范村 4.乡村旅游示范村 5.特色示范村
临翔区(72) 邦东乡 邦包村坡头自然村 曼岗村那罕自然村(茶叶) 邦东村昔归自然村 卫平村魏家坪自然村(茶叶)
邦东村邦东自然村 团山村黑觅自然村(茶叶)
卫平村忙亢自然村(茶叶)
卫平村忙牙自然村(茶叶)
博尚镇 博尚村街子自然村 永和村上永和自然村 小那么村中寨自然村
(茶叶) 勐准村腾龙自然村 勐托村勐托大寨自然村(傣族文化)
博尚村小勐准自然村 永泉村下永泉自然村 幕布村幕布自然村 完海村完招自然村(拉祜族、傣族文化)
勐准村荒田自然村 碗窑村碗窑自然村 邦别村邦别自然村(地热温泉)
马台乡 马台村街子自然村 琅琊村平掌自然村(茶叶) 平河村小坝子自然村(天然山泉)
马台村大河边自然村 马台村上寨自然村(茶叶)
全河村下萝卜山自然村
(茶叶)
唐家村忙来自然村(竹笋)
蚂蚁堆乡 蚂蚁堆村街子自然村 蚂蚁堆村龙洞自然村 曼毫村曼毫自然村(茶叶) 遮奈村大寨自然村(傣族文化)
蚂蚁堆村驿亭新村 一水村大寨自然村(紫胶)
南美乡 南美村竹笆山自然村 南美村南楞田自然村 多依村多依自然村(拉祜文化)
坡脚村竹笆桥自然村 南华村岩脚自然村(拉祜文化)
南华村半坡自然村
平村乡 平村村丫口田自然村 那玉村东岗自然村(烤烟) 忙丫村平乐自然村(彝族文化)
平村村小寨自然村(甘蔗) 永平村银盘山自然村(彝族文化)
临翔区(72) 圈内乡 圈内村小对门自然村 坝胡村平掌自然村 斗阁村百家园自然村
(甘蔗) 炭窑村糯达自然村(拉祜族文化)
圈内村大寨自然村 坝胡村张家自然村 昆赛村忙定自然村(傣族文化及茶叶)
坝胡村玉带家园自然村
斗阁村忙帽自然村
圈内村三家村自然村
章驮乡 章驮村张家寨自然村 邦福村邦福自然村 邦卖村榨房自然村 户远村红木林自然村(拉祜族文化)
章驮村小章驮自然村 勐旺村腊东自然村 户远村水沟头自然村(拉祜族文化)
凤翔街道 石房村王家、杨家自然村 南本村小南本自然村
(核桃) 昔本村文华自然村 石房村细嘎自然村(傣族文化)
昔本村大寨自然村 新村旧寨自然村
昔本村赵家小山自然村 中山村大银铺自然村
忙畔街道 丙简村小铺子自然村
丙简村坝那山自然村
忙畔社区小干箐自然村
小计(个) 15 15 15 12 15
云县(73) 大朝山
西镇 大朝山村毛家自然村 坡头村那戈自然村 纸山箐村罗朱查李自然村(茶叶) 菖蒲塘村牌坊自然村(彝族文化)
大朝山村平掌园自然村 菖蒲塘村红豆山自然村
(茶叶)
幸福镇 幸福村新村自然村 幸福村张毕山自然村 哨山村安腊自然村(茶叶) 幸福村丙凤自然村 幸福村傣族寨自然村(傣族文化)
幸福村东风自然村 慢遮村慢卡自然村
(坚果咖啡) 忙峨村大团山自然村 邦信村邦信自然村(俐侎人文化)
干坡村慢品自然村(林木) 控抗村榄皮新寨自然村(拉祜族文化)
邦洪村总河口自然村
(蔬菜)
漫湾镇 漫湾村漫湾街自然村 昔宜村打黑自然村 白莺山村熊家自然村 慢光村田坝自然村(漫湾电站景观)
新村回营自然村
昔宜村昔宜大村
晓街乡 晓街村瓦房自然村 四家村三岔河自然村 老棚村老棚自然村(香蕉)
月牙村马牙石自然村
爱华镇 永胜村邦界河自然村 中岭岗村上下岭岗自然村(核桃) 石房村控蚌自然村 丙山村罗二自然村(彝族文化)
永胜村下坝田自然村 石房村下板山自然村(核桃) 田心社区小田心自然村 河中村中寨自然村(彝族文化)
德胜村德胜自然村 大树村上村自然村
(山地黑肉鸡) 垭口田村老街子自然村
长坡岭村老祁山自然村
头道水村下街子自然村
云县(73) 涌宝镇 涌宝社区涌宝街自然村 木瓜河村木瓜河自然村
(蔬菜) 石龙村背阴寨自然村
涌宝社区后山自然村
栗树乡 栗树村街子自然村 小帮赶村垭口自然村(布朗族文化)
后箐乡 后箐村后箐街自然村 上台村廖家自然村(蚕桑) 菠萝村菠萝自然村 忙弄村上排村(打造商贸小镇)
忙怀乡 邦六村下忙怀自然村 邦六村旧地基自然村(布朗族文化)
邦六村上下邦六自然村(布朗族文化)
大寨镇 大寨村大寨街自然村 文朵村田心自然村 新合村赵家自然村(蔬菜) 新民村新林自然村(彝族文化)
团结村火石山自然村 箐门口村平掌自然村(彝族文化)
茶房乡 茶房村茶房街自然村 桥街村街子自然村 响水村沈家自然村
(龙胆草) 黄沙河村大平掌自然村(拉祜族文化)
大河边村石家自然村 大路边村大路边自然村 村头村新寨自然村(茶叶)
茂兰镇 茂兰社区茂兰老街子自然村 忙卓村邑里自然村(甘蔗) 哨街村街子自然村 温平村冬瓜林自然村(傈僳族文化)
拨还河村陈家自然村
安乐村安乐自然村
小计(个) 15 14 15 13 16
凤庆县(71)
凤庆县(71) 诗礼乡 诗礼村安全自然村 三合村学堂自然村(核桃) 古墨村新河自然村 清华村永兴自然村(传统村落)
永复村小村自然村(苗族文化)
新华乡 新华村新华自然村 美华村齐面自然村 紫薇村平坦自然村 凤云村六甲自然村(温泉)
沙帽村旧基自然村
鲁史镇 鲁史村古集自然村 犀牛村街子自然村 鲁史村四方街自然村 鲁史村古集自然村(古镇)
沿河村塘房自然村 永发村上寨自然村(澜沧江垂钓)
小湾镇 小湾村商贸街自然村 春光村永福自然村(蚕桑) 锦秀村茶王自然村
马街村大团山自然村
(果蔬)
大寺乡 大寺村大寺街自然村 路山村大山自然村(茶叶)
马庄村黄家自然村 岔河村大营盘自然村
(茶叶)
漭街村漭街自然村
腰街乡 腰街村安平自然村
洛党镇 洛党村立勒自然村 大兴村兴发自然村 万峰村邓家自然村(茶叶) 大兴村兴发自然村
田心村上下寨自然村 和德村永红自然村(茶叶) 鹿鸣村立宽自然村
田心村田心自然村
箐头村石洞寺自然村
永和村罗家自然村
勐佑镇 勐佑村大寨自然村 河东村河东自然村 立达村上寨自然村(茶叶) 勐佑村三甲自然村(土锅、土罐、土瓶烧制)
岔路村街子自然村 新林村麻地自然村(茶叶) 勐佑村河西自然村
勐佑村老街子自然村
习谦村街子自然村
三岔河镇 明龙村背阴寨自然村 秀衣庄村罗家寨自然村
(茶叶) 山头田村石头寨自然村(苗族文化)
凤庆县(71) 雪山镇 兴街村南荣田自然村 新文村旧地基自然村
(畜牧业) 王家寨村向阳自然村(千年古玉兰花)
新民村三家村自然村
(核桃)
郭大寨乡 郭大寨村三甲自然村 卡思村光山自然村
(畜牧业) 团山村团山自然村(彝族文化)
营盘镇 营盘村街子自然村 忙岗村慢赖自然村(甘蔗) 勐统村帮景自然村(彝族文化)
忙帮村忙帮自然村(甘蔗)
凤山镇 大有村大寨自然村 安石村大路外自然村
(茶叶) 安石村安石自然村
等上村小岭岗自然村 水箐村大坝自然村(茶叶) 红塘村小河边自然村
京竹林村禾家庄自然村 东山村明王室自然村
(观光农业) 京竹林村二道河自然村
安石村安庆自然村
安石村新寨自然村 安石村新寨自然村(茶叶)
小计(个) 12 15 19 15 10
永德县(50) 德党镇 勐汞村勐汞自然村村 大出水村龙潭安置点
(烤烟) 岩岸山村鸣凤山自然村 钻山洞村大地自然村(佤族文化、樱桃)
大坝村南里自然村(佤族文化)
永康镇 永康村忙石寨自然村 端德村端楞自然村 忙腊村旧城自然村(果蔬) 热水塘村落水坝自然村 热水塘村四方田自然村(蔬菜)
永康村甘蔗园自然村 勐底村考腊自然村(蔬菜)
送吐村送吐自然村
永德县(50) 小勐统镇 小勐统村田园生态文化产业园 湾甸村新家园搬迁点 梅子箐村梅子箐自然村
(茶叶) 小勐统村大寨自然村(布朗族文化)
勐板乡 勐板村天池小镇 忙肺村忙肺自然村
(茶叶)
水城村岩子头自然村
(白芨)
亚练乡 亚练村曹家寨自然村 塔驮村大寨自然村
(藤子茶) 章太村旧寨自然村(俐侎人文化)
乌木龙乡 乌木龙村平掌自然村 扎模村小白水自然村 蕨坝村银厂街自然村
(水果萝卜) 乌木龙村二道桥自然村(俐侎人文化)
大雪山乡 勐旨村新寨自然村 蚂蝗箐村大棕箐山 大炉厂村荒田自然村
(茶叶) 勐旨村忙蚌自然村
勐旨村大寨坝自然村 户婆村大勐婆自然村
大平掌村磨盘田自然村
勐旨村班控二组
崇岗乡 军捞村龙塘胶厂自然村 忙蚌村草地包自然村 军捞村大红山自然村
(坚果) 军捞村歇马场自然村 团树村杩柯地自然村(德昂族文化)
大落水村移民社 蒿子坝村胶厂自然村
班卡乡 班卡村班卡自然村 放马场村大平掌自然村
(茶叶) 尖山村登腮自然村(傣族文化)
大山乡 大山村大山自然村 麻栎寨村怕红自然村 麻栎寨村旧寨自然村 忙角村亮山自然村(亮山茗茶)
税房村坝子社、税房自然村
小计(个) 10 10 10 10 10
镇康县(50) 南伞镇 南伞村大坝自然村 田坝村田坝自然村(坚果) 哈里村哈里自然村 田坝村田坝自然村(苗族文化)
红岩村坝子队自然村 轩岗村轩岗自然村(坚果) 红岩村刺树丫口自然村 哈里村下寨自然村(德昂族文化)
南伞村傣族寨(傣族文化)
勐捧镇 勐捧村大寨自然村 岩子头村小渔村 岔沟村田洼自然村(烤烟) 包包寨村新寨坝自然村 包包寨村新寨坝自然村(边民互市)
勐捧镇白水自然村 勐捧村忙勒自然村 岩子头村糯娥寨自然村
(茶叶) 象脚水村大寨自然村 酸格林苦菜林自然村(彝族文化)
凤尾镇 凤尾村傣族寨 小水井村白沙沟自然村 凤尾村丙弄坝自然村
(蔬菜) 芦子园村小落水自然村
凤尾村和平新村 小水井村大团山自然村
勐堆乡 帮东村张笑搬迁点 蟒蛇山村大石桥自然村 蟒蛇山村田洼自然村
(甘蔗) 帮东村大帮东自然村 帮东村大帮东自然村(傣族文化)
勐堆村麻力林自然村 尖山村梅子树田自然村
(茶叶) 茶叶林村三块石自然村 竹瓦村轻木水坝自然村
(守边固边示范村)
忙丙乡 忙丙村彭家寨自然村 马鞍山村大平掌自然村
(茶叶) 马鞍山村马鞍山自然村 帮海村背阴寨自然村(佤族文化)
木场乡 木场村大树丫口自然村 绿荫塘村合兴自然村
(甘蔗) 木场村蕨坝自然村 勐撒村旧城自然村(佤族文化)
木场村下寨自然村
军赛乡 军赛村凤康组 岔路村岔路自然村 忙吉利村忙吉利一组
(果蔬) 岔路村岔路自然村 岔路村红岩自然村(德昂族文化)
军赛村花田自然村 岔路村大坝自然村
小计(个) 10 10 10 10 10
耿马自治县(76) 孟定镇 色树坝村东风自然村 下坝村芒汀自然村(蔬菜) 遮哈村芒团自然村 罕宏村芒畔自然村(傣族文化)
清水河村青树寨自然村 尖山村芭蕉林自然村
(香椿箐搬迁点)(橡胶) 遮哈村弄棒自然村 贺海村贺海自然村(傣族文化)
景信村景信自然村 尖坪村南松林自然村
(甘蔗) 班幸村大湾塘自然村 下坝村滚乃自然村(傣族文化)
河西村那永自然村 河西村芒锐自然村(傣族文化)
罕宏村芒坑自然村
景信村四方井自然村
耿马镇 新城村六公里自然村 弄巴村芒关自然村(甘蔗) 允捧村芒信自然村 允楞村景抗自然村(傣族文化)
复兴村滚岗山自然村 弄巴村甘蔗场自然村
(甘蔗) 团结村石洞寺自然村(拉祜族文化)
芒蚌村芒布自然村 弄巴村班康自然村(甘蔗) 芒国村金养老寨自然村(佤族文化)
芒蚌村芒东自然村
允捧村小寨自然村
勐撒镇 芒茂村草皮街自然村 班必村那弄坝自然村 芒枕村坝庆自然村(草果) 箐门口村芒见自然村 班必村蒿子坝自然村(回族文化)
芒茂村凤平自然村 班必村芒碑自然村 箐门口村小坝自然村
(甘蔗)
丙令村那召自然村 城子村城子自然村(烤烟)
勐永镇 勐永村芒帕自然村 帮令村大山自然村 新和村董凤自然村(蔬菜) 芒来村大地基自然村 芒来村小石佛自然村(拉祜族文化)
勐永村龙王庙自然村 芒糯村勐短自然村
勐永村城子自然村 新和村新和自然村
光木林村永兴寨自然村(搬迁点)
耿马自治县(76) 贺派乡 落阳村泽安自然村 芒抗社区芒抗自然村 贺派村芒那自然村(甘蔗) 水平村者卖自然村 贺派村芒俄自然村(傣族文化)
班卖村另楞自然村(甘蔗) 水平村水库自然村(佤族文化)
崩弄村广用自然村(甘蔗) 贺派村莫陆自然村(傣族文化)
芒底村大地山自然村(拉祜族文化)
芒抗社区景颇自然村(景颇族文化)
勐简乡 勐简村大军赛自然村 勐简村小军赛自然村 班望村班望自然村(橡胶) 大寨村帕亚自然村(黄衣阿佤文化)
老厂村大平掌自然村
(核桃)
大兴乡 大兴村大寨河自然村(搬迁点) 班坝村黑山自然村(甘蔗) 岩榴村户赛自然村 龚家寨村户南自然村(拉祜族文化)
芒洪乡 芒洪村芒畔自然村 安雅村大寨自然村(茶叶) 新联村光允自然村(傣族文化)
四排山乡 老寨村上寨自然村 石佛洞村永绍自然村 东坡村东坡自然村(甘蔗) 东坡村东老自然村 东坡村丫口旧寨自然村(佤族文化)
小计(个) 12 16 18 12 18
沧源自治县(57) 勐董镇 芒摆村(整村)(茶叶) 帕良村永进自然村(怕良3组) 永冷村永那赛(2、3、6组)自然村
(佤族文化)
勐董社区(葫芦小镇) 永和社区朗念(5、11组)自然村
(佤族文化)
永和社区国门新村
勐角乡 勐角村新寨自然村
(1、2组) 勐卡村新寨自然村 勐卡村勐卡新寨自然村(傣族文化)
翁丁村大寨自然村
莲花塘村金龙自然村
勐来乡 民良村芒怕自然村(民良村大寨) 民良村克牧自然村(民良6组) 勐来村勐来大寨自然村 勐来村勐来大寨自然村(佤族文化)
民良村崖画寨自然村
沧源自治县(57) 糯良乡 南撒村南撒自然村 班考村民俗自然村(班考十七组) 班考村民俗(班考十七组)自然村(佤族文化)
糯良村光荣新村 坝尾村坝尾新村 班考村术腊自然村(班考十一组) 糯良村光荣新村(佤族文化)
怕秋村大寨自然村 怕拍村大寨自然村(魔芋) 怕拍村大寨自然村
单甲乡 永武村永董自然村 安也村永梅自然村 嘎多村大寨自然村
怕结村六组自然村 安也村护俄自然村
勐省镇 勐省村永康自然村 芒阳村芒阳大寨 和平村和平大寨(甘蔗) 芒阳村永农秋自然村(芒阳村1组) 和平村和平大寨(佤族文化)
芒阳村芒阳六组 农克村永农克自然村
(甘蔗) 满坎村满坎12组(佤族文化)
班洪乡 班洪村大寨自然村 南板村安康自然村 公坎村芒莱自然村(果蔬) 班洪村大寨自然村 公坎村法宝自然村(佤族文化)
班洪村下班坝自然村
芒卡镇 芒岗村新村一组自然村 白岩村茶叶组自然村 白岩村马落自然村(肉牛)
来片村龙佬自然村(沃柑)
班老乡 上班老村搬迁自然村 帕浪村芒黑自然村
(生态鸡) 帕浪村芒黑自然村 班搞村南海胶队自然村(佤族文化)
岩帅镇 岩帅村岩帅大寨自然村 岩丙村龙潭自然村(茶叶) 团结村团结大寨自然村(佤族文化)
岩丙村短波自然村(茶叶)
小计(个) 9 10 10 17 11
双江自治县(51) 勐勐镇 彝家村上平掌自然村 同化村旺兴一组自然村(坚果) 忙乐村忙乐四组自然村 南宋村南京自然村(佤族文化)
千蚌村忙黑自然村 邦迈村邦迈自然村(茶叶) 大荒田村忙而自然村 忙乐村洼底河自然村(田园风貌)
大荒田村来冷自然村(火龙果) 闷乐村闷乐自然村 公很社区千冒自然村(傣族文化)
忙乐村忙乐五组自然村(芒果) 新村社区解放自然村(拉祜族文化)
沙河乡 允甸社区允甸自然村 允俸村忙孝一组 营盘村新寨自然村(烤烟) 允俸村景亢自然村 布京村石头寨自然村(佤族文化)
允俸村湾展自然村 下巴哈村韭菜坝自然村(烤烟) 允俸村那京自然村 邦协村大邦协自然村(布朗族文化)
忙开村垛火自然村 陈家寨村绿那自然村(茶叶) 平掌村邦佑自然村
布京村小新寨自然村
忙开村那洛自然村
南布村南角自然村
勐库镇 城子村城子自然村 城子村忙蚌自然村 丙山村邦骂自然村(茶叶) 冰岛村冰岛自然村 公弄村公弄大寨自然村(布朗族文化)
那赛村正气塘自然村
大文乡 大文村郑家寨自然村 清平村大寨自然村 太平村老厂自然村(茶叶) 千信村骂料自然村 大梁子村胖品自然村(布朗族文化)
大文村大文自然村
忙糯乡 忙糯村忙糯自然村 康太村上黄草林自然村 小坝子村新寨自然村(蔬菜) 忙糯村池塘自然村
邦丙乡 邦丙村邦丙自然村 邦况村邦况自然村(坚果) 南直村南直自然村(布朗族文化)
邦丙村岩板凳自然村
双江农场管委会 第七居民小组 第六居民小组
勐库华侨农场管理区 第九居民小组(茶叶)
小计(个) 7 10 12 13 9
附件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分工表
重点任务 工作内容 牵头部门(第一牵头部门负主要责任)
一、整治提升村容村貌 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扶贫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1.提升村庄公共环境 广泛发动群众,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拆除残垣断壁,把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好。 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2.推进村内道路硬化 推进具备条件的通村(组)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加快推进“直过民族”地区、沿边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通村(组)道路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扶贫办
3.加强乡村建筑风貌引导 在确保建筑质量基础上,突出乡土风情、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防止千村一面。严格控制新建民房体量和风貌,对已有农房结合质量安全改造推进风貌提升,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修缮传统建筑,加快改造农村危房。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4.实施乡村绿化行动 开展村庄街巷和庭院绿化行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见缝插绿,因地制宜种植树木和花草,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建设绿色生态村庄。 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业农村局
5.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村庄等卫生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贯彻落实《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2015—2020年)》,到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比例提高到5%。 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
6.整治村庄公共空间 开展农村违法建筑治理。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旅游局、市林业和草原局
7.提升农村建筑风貌 开展田园建筑示范,推动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村建筑整治、建设。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文化旅游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和草原局
8.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推进脱贫攻坚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民政局、市残联
9.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继续做好中国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保护、发展工作。推动建立地方传统村落名录,建立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机制,加强历史建(构)筑物保护。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
10.完善村庄公共照明及电力电信设施建设 推进村庄公共照明及亮化建设。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能源局、市财政局
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市能源局、临沧供电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推进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市供销合作社
11.集中清理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等 基本完成较大规模的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整治。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违法违规转移监管和打击力度,防控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市生态环境局
基本完成垃圾围坝整治。 市水务局
基本完成农业生产废弃物非正规堆放点整治。 市农业农村局
12.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统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布局,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防止农村生活垃圾收而不治、随意倾倒填埋。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
13.建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 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建立以县城或乡(镇)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认定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明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供销合作社
14.构建村庄保洁长效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城乡统一的保洁机制,保障稳定的经费来源,结合实际通过以工代赈、工资补助等方式,设立保洁员岗位,优先安排家庭经济困难的劳动力从事村庄保洁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
15.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开展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村庄生活垃圾治理率。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
三、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科技局
16.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污水处理科技支撑 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加快示范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工艺。 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科技局
17.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市水务局
18.推动开展村庄水体清理,逐步消除农村各类黑臭水体 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1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开展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文化旅游局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示范。 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
四、推进“厕所革命” 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旅游局
20.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 科学确定农村厕所建设改造标准,推广适应地域特点、农民群众能够接受的改厕模式,加大改造投入力度,降低厕所使用成本,让农民既用得好、又用得起,防止脱离实际。 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
21.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 在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 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旅游局
22.厕所粪污处理 农户厕所改造要同步进行粪污处理。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
五、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能源局
23.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以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推动沼气、有机肥利用补贴政策落到实处,落实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标准,加强粪肥科学还田利用指导,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 市农业农村局
24.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指导培育秸秆产业化利用主体,构建政府、企业、农民三方联动机制,集成推广一批秸秆收、储、运、用的县域典型模式,探索建立秸秆利用的长效机制。 市农业农村局
25.推进农膜回收利用 落实地膜污染防治方法,加快标准地膜推广应用,加快推广可降解地膜,加大棚膜回收利用力度。鼓励各地区探索标准地膜推广应用与回收补贴挂钩机制。 市农业农村局
26.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提高农村清洁用能比重。 市能源局、市农业农村局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 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
27.建立“五有”长效机制,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文明办
28.建立“四个统一”模式 基本建立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模式。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
29.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 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依据《定价目录》确定的管理权限,依照“污染者付费”和“补偿成本、合理盈亏”原则,建立污水处理等收费制度,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
30.简化整治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 进一步缩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所涉及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不断简化、优化优质项目审批流程,提高招投标效率,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市发展改革委,市级有关部门
31.加大宣传动员力度 宣传报道各地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典型。 市委宣传部,市级有关部门
七、加强村庄规划 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32.开展乡村规划编制 开展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开展城镇周边、村委会所在地、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和沿边地区重要村庄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33.加强村庄规划管理 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中共临沧市委办公室 2019年7月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