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

打造党的理论宣讲品牌 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更新时间:2021-09-03 10:48:19来源:中共临沧市委宣传部

打造党的理论宣讲品牌  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临沧市党的理论宣讲案例

 

引 言

 

临沧,地处祖国正西南,辖71区,总人口248万,其中3个自治县的10个乡镇41个村委会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290多公里,境内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9个跨境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临沧总人口的40.1 %,是一个典型的边、山、少、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市。临沧市委宣传部立足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各族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积极探索理论宣讲工作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稳定的新思路、新办法,拓展渠道,扩大覆盖面,打造品牌,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面对面地送到广大党员干部中、基层群众中,实现全市8县(区)、77个乡镇、929个村(居)委会全覆盖。

 

抓保障,搭建设理论宣讲“三支”队伍

 

近年来,市委高度重视宣讲队伍建设。市委宣传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建了比较系统完备的“三支”理论宣讲队伍:一是“请进来”的专家队伍。积极邀请国内高校、省委党校、省社科联及省委宣讲团等单位专家学者到“美丽临沧”大讲坛宣讲,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党的理论宣讲“专家库”。二是“派出去”的骨干队伍。市委宣传部组建了由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理论骨干组成“市委宣讲团”,定期不定期开展理论专家基层行活动,深入县(区)、乡镇宣讲。在宣讲中不断充实、优化宣讲团成员,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讲库”。三是“挖出来”的本土队伍。鼓励各行各业、各基层单位组建本土化的理论学习宣讲团,组建了“我的故事宣讲团”、“民生宣讲团”、乡村文艺宣传队、“百姓讲坛”、“五老”宣讲团,在专业技术培训学习中做好本单位、本系统的理论学习宣讲工作。通过近年来对宣讲队伍的建设,宣讲队伍人员不断壮大,宣讲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宣讲效果不断增强,群众听讲积极性逐步提高。

 

抓宣讲,打造理论宣讲“三大”品牌

 

近年来,我们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广大干部群众不同时期的理论需求,因时、因势组织理论宣讲工作,要求每次宣讲做到“四备”,即:备理论专题、备政策形势、备基层实际、备多媒体件课。通过不断实践完善,形成了受广大党员干部、基层群众认可好评的临沧理论宣讲“三大”品牌:

    党的重大理论“五到六进”全面讲。一是中央、省委、市委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和全会召开后,及时按照上级党委及宣传部门的要求,迅速组建以市委领导为团长的市委宣讲团,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各自辖区开展宣讲工作,开展了市委领导到县(区)讲、县(区)领导到乡镇讲、乡镇领导到村社讲、村社领导到户讲、部门领导到下属单位讲的“五到位”宣讲活动,及时把边疆各族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迅速凝聚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上来。党的十八大、省委九次党代会以来,共有200多名各级党组织书记做了600多场次宣讲,受众达100多万人次。二是按照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五百年、哲学十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重大理论学习宣讲,在有计划地组织市县(区)各级党委宣讲团宣讲的同时,充分发挥“我的故事宣讲团”、“民生宣讲团”、乡村文艺宣传队、“百姓讲坛”、“五老”宣讲团的作用,形成了临沧党的重大理论进机关、进企业、进厂矿、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六进”宣讲品牌。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临沧共开展各层次的重大理论大众化、本土化宣讲5000多场次,受众达300多万人次。及时把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凝聚到中央、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做出了积极贡献。

    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重点讲。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宣讲就跟进一步。2009-2014年,我们从积极服务于市委中心工作出发,先后邀请国内高校、省上专家40多位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桥头堡建设、缅甸形势与对外政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30多个专题举行报告会,形成了“知识就是竞争力”大讲坛、“美丽临沧”大讲坛等全市高端理论宣讲报告会品牌。5年来共有近20万人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受教育。为推动临沧地方发展、经济建设提供了思维启迪、智力支撑。

党的科学理论服务需求”巡回讲。为满足广大农村基层群众学理论、学技术的需要,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尝试,创新宣讲方式,从单纯的理论宣讲变为理论宣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增强可操作性目的,我们组织开展了“普及科学理论,服务群众需求”巡回讲、“百姓讲坛”巡回讲等宣讲活动。一方面,宣讲从市委讲师团、市委党校、市农业局及卫生部门等相关单位抽调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精湛的专家组成宣讲团,采取向各县区发放“菜单”,提供农村形势与政策、种植养殖技术、法律法规等知识,供基层干部群众“点菜”,直接深入基层乡镇、村办事处、产业现场开展宣讲。宣讲团成员在讲授过程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翔实的案例,理论与实地操作相结合,将培训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现给培训对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开展专题讲座50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10万多人次,发放农村实用技术等科普系列丛书8万多册,发放科普小报4万多份,防震减灾知识读本6千多册,科普挂图3千份。促进了基层干部群众形势政策学习和科学理论的应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展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另一方面,以普通干部群众为主体的“百姓讲坛”、“民声宣讲团”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深入基层县区、企业、学校,围绕“中国梦”、微电影、文明礼仪、俭约临沧、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志愿服务等专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从理论高度进行生动地阐释,还用真实、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他们坚定理想信念,锲而不舍追逐梦想的艰辛历程。台上讲得深情,台下听得精彩。目前,宣讲团成员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宣讲50多场次,2万多机关干部职工、基层群众聆听了宣讲。

 

出实效,实现理论宣讲工作“三促进”

 

临沧理论宣讲工作通过抓“三支”队伍、“三大”品牌、落实“三讲”,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综合立体全面覆盖的格局,促进了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了以实现中国梦为核心的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促进了以推动工作为目的的全民素质的提升。

促进了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入学习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深入学习中央、省委、市委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等专题的宣讲,丰富了中心组学习内容,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在中心组学习的基础上撰写了心得体会文章,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各级党员干部撰写体会理论文章2万多篇,在省市级以上媒体刊发600多篇,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学习成果的转化,把党员干部书上学的、心里想的、手上干的有机地统一起来,确保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实效。目前,全市创建了7个省级学习型党组织先进集体、22个市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1名个人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及基层群众中营造了人人讲学习,户户思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

促进了以实现“中国梦”为核心的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通过精心组织开展 “我的中国梦” 等专题宣讲下基层活动,开展形势政策宣讲,使科学理论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使广大基层群众都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繁荣各民族文化经济、稳固边疆长治久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促进了以推动工作为目的的全民素质的提升。以全市正在实施的“生态立市,绿色崛起”战略为核心,“美丽家园”建设为载体,产业发展为抓手,通过大众化宣讲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把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到村村寨寨,有效提升了市民素质,激发了各族群众主体意识,转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临沧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舆论引导、智力支持、素质支撑。

 

启示与思考

 

宣讲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的有效途径,以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鲜明特色,成为基层理论宣传工作的大众化品牌,给我们做好基层理论宣传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诸多启示和思考。

启示之一:大众化大有可为。应该看到,人民群众有求知、求美、求乐的强烈要求,有学习技能、就业创业、致富求富的强烈愿望,有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深入了解认知的强烈渴望。部分群众对传统理论宣传方式的排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渴望。这说明,理论是有市场的,基层是有需求的,人民群众不是不需要理论,而是更需要适销对路的理论宣传。只要能够正确把握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做到有用、好用、管用、适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基层理论宣传就有了生命力。面对群众“学习理论是否有用”的质疑,临沧市委宣传部坚持不懈地探索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用实践做出了“理论不但有用,而且也能出生产力”的肯定回答。临沧宣讲工作能够持续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热捧”也说明科学理论不仅是讲坛上的讲章,更是广大人民的信仰和实践,也充分说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大有可为的。

启示之二:大众化要注重分众化。俗话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临沧市委宣传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群众,创新教育形式,使理论讲坛形式由“单一推进”转变为“分层并举”,搭建了基本覆盖社会个阶层的理论学习教育平台,使科学理论能够深入每一类人群,实现了“全覆盖”、“无死角”。这启示我们,做好理论宣传,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注重分众化,就要研究受众,准确把握受众的差异性、选择性、多样性的理论需求,科学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人群的心理特征,深入细致地研究不同群体的思想特点、行为规律、愿望诉求,按照不同群体的特点提供不同的宣传教育内容。

启示三:大众化要注意多样化。常言道,三分画七分裱,好的方式方法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需要更有效、更管用的方法载体。临沧宣讲工作突破传统“满堂灌”做法,不受宣讲场地限制、不受听众数量限制、不受时间限制,没有程式化,以“讲”的方式,开阔干群的视野,以“谈”的方式,激活干群的思维,以“答”的方式,解决干群的迷惑,以“培训”的方式,提高干群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这种灵活的宣讲普及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方针政策的理解。这启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注重传播方式、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启示之四:大众化要注重大众讲。同样内容,话由谁说,效果不同。对基层理论宣传而言,“谁来讲”一定程度上比“讲什么”更重要。如果不论讲给谁听,一味追求讲课者的身份、地位、名气,很可能讲的人劳心费力,听的人云里雾里,甚至不知所云。人民群众一旦成为宣传主体,就会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临沧把市民、农民、创业者都动员起来,让宣传对象成为宣传主体。这些普通群众根在基层,了解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和生产生活需求,所讲的内容群众喜欢,所说的话有着泥土的芳香,增加了亲和力,提高了吸引了和感召力。这启示我们,基层理论宣传要特别注意由谁讲的问题,尽可能地请大众讲。

启示之五:大众化要讲“大众话”。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善于用别人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意图,是一门艺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过话语系统的转变,把大道理化为小道理,把深刻性化为通俗性。临沧在进行科学理论传播普及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普通话”和“地方话”结合起来,讲群众所讲的话,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听得惯的话,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实现了科学理论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实现科学理论入耳入脑入心。这启示我们,做好基层理论宣传,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要在讲“大众话”上下工夫。

 

 

    中共临沧市委宣传部

                                                   201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