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9-03 11:33:35来源:中共临沧市委宣传部
开展全覆盖大宣讲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 临沧紧密结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宣讲工作的重要批示,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安排部署, 着力探索落实“学懂弄通做实”要求的宣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强力推进全覆盖大宣讲工作模式,不断拓展理论武装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组织机制大宣讲工作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崭新局面。
主体宣讲制度化、工作化
创新组织,构建党委(党组)主体、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宣传部门主责的宣讲体系开展宣讲全覆盖。一是明确各级党组织对宣讲工作负主体责任,组织市、县(区)、乡镇三级宣讲团,市县(区)直部门宣讲小分队,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为主体、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各级宣传部门负主责的大宣讲体系作用,开展党组织书记宣讲、班子成员宣讲,实现每一级党组织、每一个党支部、每一个党小组、每一个党员全覆盖。领导干部带头讲、宣讲团成员深入讲、基层干部通俗讲,层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二是组建市县(区)“七进宣讲小分队”,安排市委宣讲团成员、部门领导、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行业负责人组成的宣讲小分队,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网站“七进”开展全覆盖宣讲。三是大力发展宣讲志愿者,层层建立讲师库,建立起一支上百人的能适应不同受众群体宣讲需求的多层次、多部门、多领域专兼职相结合的宣讲队伍,把领导干部宣讲、专家学者宣讲、典型人物宣讲、基层群众宣讲结合起来,组建市委宣讲团,召开宣讲动员会,指导县区组建宣讲团,审阅备案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系统、单位的宣讲方案,服务、督促各级各部门推进宣讲蹄疾步稳。安排跟踪宣讲宣传报道。
特色宣讲精品化、活动化
突出重点,以点面结合、网格式,开展到边到底到心立体宣讲全覆盖。一是突出脱贫攻坚乡镇,对全市脱贫攻坚县、乡镇、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讲。开展到扶贫挂钩点宣讲,县(区)、市直部门层层推进,组织市、县扶贫挂钩领导、乡镇干部、村组干部、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对全市8县(区)27个脱贫攻坚乡镇241村20万农村贫困人口开展重点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灵活多样的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听懂、放心、拥护。二是突出边境一线,对边境镇康、耿马、沧源3县32乡镇335个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讲。针对临沧是多民族聚集地区的实际,组建佤语、傣语、拉祜语、布朗语、彝族俐侎语等少数民族语“火塘民族语宣讲小分队”,深入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村寨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民族语特色宣讲,用少数民族语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向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突出机关干部职工,组织市委宣讲团宣讲到县(区) 、县(区)宣讲团宣讲到乡镇(街道)、乡镇宣讲团到村宣讲,实现所有机关干部职工全覆盖。四是选取群众中学在前、有威望的群众代表作为“百姓宣讲员”,用“临沧话”“大白话”,在田间地头、农村家庭党校、村组会议之前,开展小众化、本土化交流宣讲,切实将市委“到边到底到心”宣讲要求落到实处。
全民宣讲常态化、本土化
创新方式,组织能听懂、能领会、能落实特色活动,开展鲜活宣讲全覆盖。一是开展各级读书会宣讲。中共临沧市委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会,本着“授业、解惑、释疑、愉悦、主动、自愿”的宗旨,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读书会成为临沧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平台。二是制播短视频宣讲。制作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短视频,在农村电影放映前播放,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开展文艺演出宣讲。在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巡回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之中。四是精心培育打造临沧“佤山宣讲团”地方特色宣讲品牌,由市直14个相关单位牵头,组成大众化理论宣讲小分队、少数民族语宣讲小分队、先进模范宣讲小分队、科普宣讲小分队、科技宣讲小分队、法治普法宣讲小分队、文艺轻骑兵宣讲小分队共7支小分队开展宣讲。各县区参照市委宣讲团组建特色宣讲模式,组建了“南汀乡音”宣讲团、云州理论宣讲团、勐相耿坎理论宣讲团等特色宣讲团,针对机关、农村、企业、学校和社区的不同特点,开展各类特色宣讲,使宣讲工作常态化、特色化、本土化,发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五是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安排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农民讲习所”创建工作。目前已成立937个农民讲习所,覆盖到全市各个行政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充分发挥农民讲习所功能作用,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目前,党的十九代表、市委书记宣讲5场;8县(区)委书记宣讲66场次;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宣讲4620场次;市县(区)直部门党组织宣讲1863场次,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党组织6377个260000人次;全市“七进”宣讲4860场次,覆盖干部群众370000人次;脱贫攻坚政策宣讲3482场次,覆盖360040人次;少数民族语宣讲2000场次,覆盖100000人次;开展读书会1110场次,参与人数89000人次;制播视频放映2500余场次,覆盖350000余人次;文艺演出宣讲300余场次,覆盖60000余人次;三级宣讲团、“佤山宣讲团”“火塘少数民族语宣讲小分队”、农民讲习所宣讲累计26000次,覆盖2600000余人次,切实实现全市宣讲到边到底到心全覆盖。
启示与思考
一、探索宣讲新体系是实现新时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需要。理论宣讲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宣传党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重大工作面对面落实的有效途径。临沧市构建各级党委(党组)为主体、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各级宣传部门负主责“三主”大宣讲体系,把宣讲工作纳入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实现干部群众“互动”、工作学习“互动”,面对面引领边疆各族人民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牢固树立“三个自信”,切实维护了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二、探索宣讲新机制是新时代开展大宣讲、实现大宣传、党的理论全覆盖的需要。宣传党的大政方针、讴歌发展业绩、倡导社会文明、提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气神,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临沧市领导干部带头讲、宣讲团成员深入讲、基层干部通俗讲、群众代表交流讲“四讲”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整合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党委讲师团的作用,建立“纵横交错”大宣讲格局,以大宣讲推动构建大宣传,改变宣传部门在理论宣讲中“单打独斗”的困境。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宣传贯彻,到边到底到心全覆盖,把党的理论光辉直接照到边疆各族群众心坎上,凝心聚力促跨越。
三、探索宣讲新方式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接地气、本土化的需要。党的创新理论是发展之基、强国之魂,要使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大众化,把高深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变成各级干部群众发展的指针和动力,需要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讲。临沧创新推出民语特色点宣讲、各级读书会宣讲、制播短视频宣讲、文艺演出宣讲“四讲”方式,探索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的新途径,以本土化、特色化、鲜活化、小众化和生活化,使理论宣传增强了向心力、凝聚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