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9-03 15:44:03来源:中共临翔区委宣传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材料:
打造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经济现代化的新型产业手段,是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按照中宣部关于“百城千县万村”调研工作部署,我们确定临翔区凤翔街道中山村为调研点,以“乡村旅游发展”为主题,先后3次到中山村开展实地调研,走访了2家企业、5户党员和部分群众,与街道、村组的相关同志进行了座谈,进一步了解了中山竹艺馆、秘境谷森林小镇的运营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情况,听取了意见建议。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全面分析,形成了中山村乡村旅游发展调研专题报告。
一、中山村基本情况
中山村地处临翔区凤翔街道东南边,距主城区9公里,辖国土面积21.7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629户259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6户935人,是全区56个重点贫困村之一;有1个党支部55名党员。有耕地1520亩、林地1140亩、劳力1579人,主要支柱产业有竹子1000亩、核桃8720亩、茶叶1150亩、蔬菜1110亩,以及畜禽养殖和就近务工。
二、中山村旅游发展过程
中山村属半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发展不平衡,交通闭塞,2013年贫困发生率为36.93%,被认定为贫困村。为解决周边9个村民小组部分贫困群众受地质灾害影响及生产、生活条件不便,难以脱贫的问题,按照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办法,在现在的距城9公里的中山组选择了易地搬迁安置点,对30户126人贫困群众在大银铺建立安置点。按照发展“一村一品”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通过“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竹编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群众的持续增收,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出了一条不断探索、渐进式发展的道路。
2016年4月,大银铺安置点项目启动建设,2017年9月项目建成,共安置30户贫困户126人。2017年9月,将大银铺易地搬迁安置点,确定为团区委帮扶示范点。团区委牵头赴四川省崇州市进行产业考察,学习“非遗文化+示范基地+乡村旅游”的产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同年11月,崇州团市委到我区指导竹编发展,在互相交流、考察基础上,双方签订了友好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4月,中山村提供18亩集体土地折价120万元,区上投入80万元扶贫资金、120万沪滇协作资金,共计320万元建设“中山竹艺馆”,以每年20万元租赁给勇禾竹文化有限公司,公司注入流动资金进行生产销售。经过3个月的建设,集“竹编工艺展示、竹文化传承、竹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竹艺馆,于2018年7月投入使用,同步建成了党员活动室、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停车场、道路、垃圾池、卫生公厕、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2018年6月,竹艺馆建成后,为提高竹编技能和产品档次,团区委引进四川竹编非遗传承人黄继忠、陈淑珺到中山村为群众开展竹编技能培训。从开始培训搬迁点群众到村上的群众,再辐射到周边的村,竹编手艺人已发展到500人,通过“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合作社将全村226户贫困户吸纳为社员,扩展发展社员576户,负责组织社员生产交售竹编产品,公司按订单价统一回购,由合作社统一集中销售。2018年7月,团区委牵头搭建完成中山竹编网上商城微信小程序,通过线上销售方式拓宽群众销售渠道。2018年8月,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在临沧召开,中山村被列为现场会参观点之一。2018年10月,浙商看准到中山竹艺馆参观、购物人数日益增多的商机,中山村“两委”和团区委积极策划,引进浙江富润集团远方的家文化旅游公司规划建设“秘境谷森林小镇”项目,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分四期开发,计划总用地面积约10313亩,目前投资约2亿元,建成了森林探险、高空秋千、餐饮、木屋酒店等项目并投入运营,从而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和市民前往参观旅游,旅游效应逐步显现。2019年1月,中山村开始举办竹编工艺培训班,同时,为留住人才——黄纪忠老师,在中山竹艺馆旁为黄纪忠老师一家建了一幢130平米的二层小楼,为其提供居住和生活的便利。2019年4月,发展种植竹子22000余株。目前,正在进行“秘境谷森林小镇”后期开发项目规划建设。随着“中山竹艺馆”的建成并运营,中山村的竹编产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7.5万元作为村集体集体收入,12.5万元作为贫困户积分制奖励资金,企业为了促进合作社完成订单任务,按照交售总额的5%返回奖励贫困户。
目前,中山村村集体收入达32.2万元,全村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777元,较上年增长1610元,增幅13%,如,在竹艺馆务工、参与编制竹编的罗维元、尹文林、郭先华等搬迁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14年的2000余元增加到现在的8000、9000、1万余元,全村已高质量脱贫。全村竹子种植面积从600亩增至1000亩,竹编已逐渐成为中山村的一个“旅游名片”,先后接待了省内外各级领导考察团300余场次,随之慕名而来旅游观光、现场体验竹编制作的游客不断增多,去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1万人次,带动群众直接增收268.86万元,促进就业143人,月人均增收2800元,旅游特色村已初具雏形,成为了全区乃至全市乡村振兴的示范,被列为全区“乡村文化旅游特色村”。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产业,对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健康和谐、乡村文化融合复兴、乡村有效治理、人民生活富裕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方面要求很高,从目前中山村发展的现状看,做好乡村旅游工作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一是规划不到位。中山村的开发前期没有制定总体开发利用规划,引入的企业开发没有详细具体规划,边建设边完善,导致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够完善,缺乏系统的建设思路。二是建设品质不够高。现有建设的住宿、娱乐等基础设施标准层次一般化,没有达到精品标准。三是功能设施不配套。主城区通往中山村的道路没有按旅游村道路设置,路面较窄,建设等级低,拥堵现象十分突出,村内路线设置不够合理,村内没有建设集住宿、餐饮等为一体的竹编培训基地,没有大型停车场,目前没有能够满足大批量游客食宿的场所等。四是水库建设滞后。大银铺水库建设为中山村景区重要配套项目,对提升景区开发有重大价值,水库规模为小(一)型,最大坝高52米,总库容254.7万立方米,估算总投资1.3亿元。2019年1月已完成可研,但没有统筹同步推进风险评估、环评、水保、地灾、林地、移民规划等相关前期工作,推进较为缓慢。五是生产规模有限加工能力不足。生产车间规模小,不具备大规模生产条件,竹编生产全靠人力,没有运用机械加工设备,导致成本高、收益低,无法满足大批量订单需求。六是管理水平不高。没有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在游客接待、卫生保洁、交通疏导、停车服务等方面没有建立组织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长效机制。七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向外宣传的手段和方法单一,宣传力度还不够大。
四、工作对策及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凤翔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要求,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守好“两条底线”、践行“两山”理念,突出临翔特色,全力推进中山村乡村旅游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领。按照AAAA级景区标准,邀请专家团队,对中山村进行系统规划,同步完善现有两户企业详细建设规划,解决各自为阵的状况,确保做出一个高质量、有特色、能落地的规划。
(二)及时解决交通制约问题。采取根本性解决和临时性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道路拥堵的问题。一是按照规划进一步完善路网及配套建设停车场。二是开通从主城区到中山村的公交专线及电瓶车,着力解决当地群众及游客交通出行问题。
(三)加快建设培训中心。从长远发展规划建设一个集培训、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竹编培训中心,采取短期内临时性措施解决当前竹编培训工作,采取住在临沧城、公交专线接送、在村委会培训的方式先行开展培训工作。
(四)进一步提升管理运营水平。成立以村组干部、企业代表、群众代表为主体的中山村旅游景区管委会,组建中山村旅游景区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统筹管理环境卫生治理、景区居民建设审批、旅游项目建设督导等工作,使景区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五)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将积极配合企业加快景区水库、道路、停车场、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库建设采取融代建方式,完成风险评估、环评、水保、地灾、林地、移民规划等相关报批手续,争取尽快开工建设。政府投入部分决算审计后,形成固定资产作为集体资产参与企业经营。
(六)进一步加大宣传组织力度。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旅游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群众直接从事旅游经营、参与接待服务、出售农副土特产品、收取土地流转租金、入股分红等,从中获得持续稳定收入,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变成金山银山。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广泛寻求合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五、几点启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从中山村开展脱贫攻坚,到逐渐发展起乡村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示范村,充分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有利助推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果。通过调研,得出一些启示:一是规划要先行。旅游村一定要在“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规划的基础上,由专业团队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完善,用规划引领发展的方向,用规划确保建设的品质,同时土地规划要同步进行,主动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留足土地利用空间。二是人才是关键。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要千方百计发现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让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三是配套项目前期工作要同步推进。多措并举解决投入问题。四是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根本。“农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正是由于村党支部的号召、组织,统筹协调有力,征地、培训、环境卫生整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五是中山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目前,临翔区已有10多个村在全面建设乡村旅游村,中山村的做法和取得的经验可以充分运用到其它村的实践中。
调研组长:丁相恒
成 员:王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