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9-10 10:47:04来源:个人撰写
一、基本情况
(一)县情概况
永德县位于滇西南边陲、临沧市西北部,县城德党镇距省会昆明市680公里、市府临翔区186公里,国土面积3219.68平方公里,辖3个镇、7个乡,有116个行政村、2个社区、1007个自然村、1633个村民小组,世居汉、彝、佤、布朗、傣、白、拉祜、傈僳等22个民族,总人口38万人,农村户籍人口32.4万人。永德县历来是滇缅往来的重要通道,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县内自然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属南亚热带河谷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水1283毫米;有流程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84条,水能理论蕴藏量58万千瓦,主要矿产资源有5类17种,高等植物有3000余种,陆地野生动物约477种;有方圆1.75万公顷的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被称为南亚热带天然动植物园。永德县是高原生态特色农业发展的理想之地,粮蔬、芒果、澳洲坚果、泡核桃、咖啡、茶叶、甘蔗、烤烟产业已形成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建成澳洲坚果面积56.85万亩、茶叶面积24.2万亩、核桃面积108.9万亩、烤烟面积4.76万亩、甘蔗面积9.3万亩、蔬菜面积9.4万亩、芒果面积4.3万亩,野(散)生诃子分布面积30多万亩,是国内最大、最完整、产量最高的野生诃子分布县,被命名为“中国澳洲坚果之乡”“中国芒果之乡”“中国诃子之乡”,被评为“中国气候恒春县”“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国家级临沧边合区休闲养生旅游胜地”。
2019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67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91亿元,同比增长23.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亿元,同比下降10.32%;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42亿元,同比增长25.3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同比增长13.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6元,同比增长8.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72元,同比增长10.6%。
(二)贫情概况
永德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2014年以来,全县识别出贫困乡4个,贫困村99个(深度贫困村2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055户55396人。2014年至2019年,全县上下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呈现力度加大、进度加快、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累计实现贫困乡退出4个,退出率100%;贫困村退出99个,退出率100%;贫困人口退出14055户55396人,退出率100%;贫困发生率由17.24%下降到0%。
二、脱贫攻坚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以来,永德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集众智举全力,想千方设百计,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举措实度、规模广度和责任严度,打出“12345”脱贫攻坚“组合拳”,全县脱贫退出各项基础工作实效明显,贫困户退出5条、贫困村退出7条标准全面达标,贫困县脱贫摘帽各项指标全面完成,并向市级申请脱贫摘帽。
(一)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情况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着力推进“换脑子、盖房子、抓票子、教孩子、健身子、有面子”“六子”工作,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冬季攻势”和突出问题大排查专项行动,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清理、层层“扎口”,确保各类问题全部彻底整改到位,全面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深入查找“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存在问题的同时,对市级脱贫攻坚重点指导工作组3至9月份对永德县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指导反馈问题整改质量进行“回头看”,通过深入核查,目前市级脱贫攻坚重点指导工作组三个阶段反馈的“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共19002个已全部整改到位(其中:收入类1397个、住房类12527个、饮水类1265个、医疗类2099个、教育类1714个),第四阶段新发现交办的204个问题已整改完成。
(二)全面完成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调整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8〕10号)要求,我县严格执行“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的项目库建设程序,坚持“因户施策、因贫施治”原则,在“户户清”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项目库建设,做到县有项目库、乡有路线图、村有施工图。因前期项目库编制论证不充分、项目零散小且无法落地,根据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县于2019年3月对县级项目库进行了重新修订,同时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通知》(国开发办〔2019〕7号)要求,我县自2019年8月3日起,由县扶贫办牵头,各行业扶贫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村(居)委会负责,对2018年完成的项目库实行“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动态调整,8月30日,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形成了1个县级项目库、10个乡级路线图、116个村级施工图的规范文本,全县项目库规划项目176个(2018年66个,2019年63个,2020年47个),规划总投资174200.35万元(2018年投入37156.63万元、2019年投入103573.22万元、2020年投入33470.5万元)。其中:产业就业扶贫工程55613.04万元,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9700.15万元,教育扶贫工程876.7万元,生态扶贫工程1957.87万元,素质提升工程150万元,贫困村振兴工程85902.59万元。
同时,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综合处关于做好国务院扶贫办规划财务司反馈2019年度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问题整改提升质量的通知》(云开办处〔2019〕250号)精神,我县的项目库建设实现:“零问题反馈”;通过全省州市间交叉审核,我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与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方案实现:“无缝对接”;2019年8月,在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组织开展的贫困县财政扶贫资金清理整治工作中,云南瑞华会计事务所(第三方)认定:“永德县被抽查的2018年128个项目及2019年154个项目全部源自于年度整合实施方案及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瑞华云专审字〔2019〕53050064号)。
(三)扎实抓好2019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按照动态管理工作动员部署、贫情分析、信息采集、信息数据复核、公开评议、公示公告等程序要求,全县累计召开工作部署会议11场次、动员培训2587人次;通过县、乡、村三级共267人联合集中办公(县级扶贫信息系统管理人员5人、行业部门信息比对人员32人、乡镇分管领导和乡村信息员220人、产业办10人),采取统一操作指导、集中录入比对、集中核实修改的方式,于2019年11月17日,全面完成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更新、录入工作。当前,永德县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055户55396人,累计脱贫退出贫困人口14055户55396人,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退出率100%,贫困发生率为0%;其中2019年度实现贫困人口脱贫退出1019户3433人;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99个,累计脱贫退出贫困村99个,实现所有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退出率100%;其中2019年度实现贫困村脱贫退出18个;边缘户、脱贫监测户“两类人员”共录入、标注1504户4873人,其中边缘户录入596户2054人,脱贫监测户标注908户2819人;“两类人员”录入、标注总数占永德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130人的10.56%。
(四)全力抓好贫困退出迎检筹备工作。根据上级关于贫困县退出的各项工作程序和时限要求,我县各项贫困退出迎检筹备工作稳步有序推进。一是完成贫困县退出市级实地核查和省级复核工作。2019年12月1日至7日,市级实地核查组共计19人,对我县2019年贫困县退出进行了实地核查;省级行业扶贫部门在全省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调度视频会议后陆续进入我县,以部门指导的方式,开展实地复核工作,现已全面完成。二是完成贫困县退出申报材料上报工作。根据省、市关于贫困县退出程序相关要求,按照贫困县退出材料清单,完成了《永德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贫困县退出的请示》、《永德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贫困县退出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含贫困县退出认定表)、《县级脱贫攻坚工作报告》、《永德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永德县后续帮扶巩固提升措施方案》、《贫困人口、贫困村退出公示证明材料》、《县级19个行业部门认定报告》等26个材料印发、编制和收集,各项材料和认定报告已按要求编印成册上报永德县贫困县退出市级审核工作组。同时,2019年12月14日至12月18日,抽派2名同志到市扶贫办对市、县对应行业部门认定数据和各部门间材料统一情况等进行跟踪校对修改,对市、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数据逻辑不对应,农业、财政相关数据不统一,人行金融扶贫认定情况逻辑不符,部门认定内容不合规范,相关材料内容不完整、格式不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修正,确保做到逻辑对应,纵向横向数据相统一,修改完善后的申报材料已于2019年12月18日按格式要求编制成书提交到市扶贫办。
三、脱贫攻坚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收入上: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得到一项以上的项目、资金扶持。创新推行“双社三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66户企业与99个贫困村合作社、10个乡(镇)合作联社建立绑定关系,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3020户;全县具有连贫带贫作用的126个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14055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12957户。采取高质量劳务输出和就近就地开发岗位就业相结合方式,累计开展技能培训476期,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6256人(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368人);开发乡村公益岗2164人,建立扶贫车间6个,带动就业8116人(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86人);年内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766人次(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885人次)。住房上:完成全县辖区内的所有农房进行全面排查认定,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709户,实现全县77945户农户住房安全达标,全县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全部竣工。教育上:全县不让一户家庭因学致贫、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不让一所学校因弱掉队、不让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全面实现。“控辍保学”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均达到基本均衡要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贫困家庭子女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无因贫辍学失学学生。医疗上:全县构筑起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覆盖。2个县级公立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医疗标准,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达标准化建设,118行政村(社区)均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组建永德县医共体总医院,探索实践出“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在基层”的就医新模式。
(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一是实现县、乡、村公路通畅率均达100%,118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有一条进村的硬板路,10个乡(镇)全部有客运站及通客运班车,建制村客运班线开通率达100%,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群众出行难、乘车难问题。二是2016年来,全县共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68件,投入建设资金1.65亿元,架设管网9283.64公里,浇筑水池2116口,安装户表61333只。先后解决了10个乡(镇)118村(居)委1个农场1633个村民小组36.9万人饮水安全困难问题,并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14055户55396人饮水安全困难问题。三是118个行政村(社区)、1007个自然村全部通动力电。四是全县118个村(社区)村委会、村完小、卫生室已全部实现通宽带网络。五是全县建成便民服务中心129个、活动场所578个、农家书屋119个。
(三)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群众增收有稳定来源。一是产业基地提质增效明显。目前,全县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343万亩(其中核桃108万亩、坚果55万亩、茶叶24.2万亩、甘蔗6.5万亩、芒果4.3万亩、蔬菜9.5万亩、生物药材5.1万亩、烤烟4.7万亩、咖啡4.6万亩、橡胶4.2万亩等),农业人口人均10.6亩,其中:贫困户产业基地35.5万亩,人均6.4亩,特色产业基地带贫效益日益凸显。二是产业精准到位。2014年以来,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87个,投入资金48983.06万元,实现了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全覆盖,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三是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目前,全县116个行政村都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9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带贫,带动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实现人均增收3960元;66户企业与99个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直接带动贫困户13020户;12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带贫益贫作用,吸纳社员27012户。
(四)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明显加强,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全县实现“三分之二干部下村,三分之二时间驻村”,干部离群众更近,了解问题更实,创造了永德历史上干部和群众手拉手、心贴心、面对面抱得最紧的一次,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的“光和热”,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安全感、满意度、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全覆盖召开群众会、议事会,把党的惠民政策手把手交到群众手上、面对面“植入”群众脑中,帮助引导群众找思路、换想法、除陋习,群众政策知晓率不断提高,群众我要脱贫的“精气神”全面得到提振。
(五)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服务群众能力不断提升。推行选派脱贫攻坚“自然村长”和“自然村长、理事会长、同心联长”三长联动机制,架设“党支部+三长+农户”的治理体系,对于脱贫攻坚的重大问题,村民意愿经“三长”转化为党组织的决策依据,党组织决策经“三长”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让村级组织说了能算、定了能干,群众更加信赖组织、信赖干部,干部威信大幅改善,办事效率显著改进。全县统一选派自然村长1701名,实现全县所有个行政村由实职科级干部任第一书记、所有自然村由公职人员担任自然村长、所有贫困户有干部挂包帮“三个全覆盖”。全县共成立“理事会”962个,成立“同心联”6884个,自己人办自己事、自己人管自己人,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实现“私事不出联、小事不出会、大事不出村”。
四、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短板弱项
今年以来,全县围绕高质量脱贫摘帽,尽锐出战、尽力而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举措扎实落地,各类问题整改基本到位,脱贫攻坚工作呈现整体提升、系统推进、成效明显、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但从近期组织开展的市级实地审核和县级自检自查中发现,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两不愁三保障”还存在不稳定因素,部分特殊群众脱贫质量不够高;二是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部分群众增收不稳定;三是部分村组基础设施依然较为薄弱,特别是村组道路硬化率低,少部分边远自然村道路睛通雨阻;四是群众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五是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人才培养仍需进一步加强;六是迎检访谈工作还需进一步抓实。
四、确保高质量脱贫退出的几点建议
结合当前实际,全县脱贫攻坚下步工作重点是补齐短板弱项,抓实迎检筹备,把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实事求是的全面展现出来。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贫困对象监测管理。继续强化贫困对象的排查识别和监测管理,重点聚焦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两类人员”,对家庭收入、饮水安全、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对标短板弱项重点帮扶,确保所有农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二)做实产业发展。按照《永德县精准脱贫攻坚三年行动(2018—2020年)实施方案》和《永德县重点特色产业三年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1)》,做实产业发展,加快产业项目建设,不断扩大“双社”“三绑定”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作用,不断加大产业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不断夯实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脱贫基础。
(三)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坚持脱贫数量与脱贫质量、防止返贫与巩固提升、补齐短板与加固“底板”、突出重点与攻克难点有机统一,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质增效。毫不动摇抓产业兴产业,着力强化实现稳定脱贫的产业支撑。毫不动摇稳就业促就业,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就业收入和就业稳定性。毫不动摇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全力推进后续产业配套、就业安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社区管理、社区党建等,注重做好搬迁人口的文化融入和社会融合,促进搬迁人口有效融入新的社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确保实现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目标;二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2020年实现行政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以上,饮用水质达标率100%;三是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确保2020年实现农村居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7.9%,大电网稳定覆盖至县城;四是实施网络畅通工程,推进“宽带中国一千兆到户”和“百兆乡村”工程,确保所有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五)不断提升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把“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建好用好118个村史室,开办“农民夜校”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多开群众会、户长会,引领各族群众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培养贫困人口自尊自立自强精神,激发劳动脱贫、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
(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积极探索建立村“两委”人才吸纳使用机制,建强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和农村骨干三支队伍,切实把农村最优秀的人、最能干的人使用起来,最大限度地集聚组织力量,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党支部规范化、服务阵地、党组织体系、基本保障五项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七)全面抓实迎检筹备工作。一是打牢基础工作,做好特殊户处理、典型经验总结提炼、表册材料准备、档案资料完善、明白卡上墙、环境卫生保洁等各项工作;二是做好访谈培训,完善县、乡、村访谈提纲模板,实现全县上下一盘棋、回答问题口径统一,提升访谈效果,为高质量脱贫退出锦上添花;三是做实引导员、明白人培训;四抓好群众引导和舆情管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