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沈秋霞)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芒抗社区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抓好甘蔗主导产业的同时,科学引导村民种植金丝凤梨,打造“芒抗金丝凤梨”品牌。 该县利用农产品销售的传统渠道与电商渠道融合互补,依托电商平台、以“领导带货”“网红直播”等宣传活动让产品“走出去”,增加金丝凤梨销量。目前,全县电商承办企业线上平台共销售“芒抗金丝凤梨”15460单66.53万元。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为契机,以突破薄弱环节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为途径,结合旱地蔗栽培实际,创新机收甘蔗技术与模式,甘蔗机收环节取得开创性进展。该县计划购买甘蔗收割机36台,目前已到位35台,按照每台收割机砍收甘蔗5000吨计算,能完成机收甘蔗20万吨左右。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者卖村是一个以傣族为主各民族聚居的自然村。近年来,贺派乡以少数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加快发展者卖村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实乡村振兴,让村民切身体会到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扶持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年伊始,每天傍晚时分,走进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宏博、贺海桥头等地,看到的是农用车、皮卡车、拖拉机、摩托车、电动车来来往往,辣椒、豇豆、扁豆等蔬菜交易红火。而在邻近的青枣、奶油草莓园等水果基地里,扶老携幼家庭游的人们,自在地在摘水果、拍视频、制作快手抖音。 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坝区光热资源优势,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四季果蔬种植和生态游等产业,形成了产业增效、公司发展、农民增收的多赢格局。 据当地群众介绍,仅贺海社区辣椒、豆类、坚果等果蔬种植面积就达万亩,有效助力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0人如期脱贫。
019/2020榨季,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甘蔗生产取得“两突破、两提高”的好成绩。“两突破”即:工业入榨量突破220万吨达227.2万吨,生产白糖突破28万吨达28.1万吨;“两提高”即:甘蔗工业单产比上一榨季提高0.37吨/亩,出糖率比上一榨季提高0.15个百分点。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4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6亿元、工业产值24.89亿元。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以跨越发展为统领,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全县高质量跨越发展取得新成效。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5年以来,累计整合脱贫资金75.98亿元,实施项目3924项,在产业、就业、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深入实施“11073”工程,开展垃圾、污水、厕所、绿化、不良风气等“五个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52个、鲜花盛开的村庄20个、洁净村庄125个、洁净庭院1800户,贺派乡泽安新村入选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典型安置点。组织6021名干部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形成82个村(社区)“施工图”、9个乡(镇)“路线图”和县级“项目库(规划项目1732个)”,乡村振兴取得良好开局。
本报讯 (通讯员 何从愁 陈琪 董玲)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积极做好线上“一卡通”系统启用工作,更新完善农户信息,确保惠农补贴数据的真实、合规、准确。 严格按照依法理财的要求,将分配方法及补贴对象、金额等予以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增强面向农民的财政性补贴资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同时,所有面向农民的财政性补贴资金均由银行直接打入补贴对象的“一卡通”, 有效杜绝了截留、挪用、抵扣补贴资金问题,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2020年,全乡共发放财政惠农补贴资金337.62万元,其中耕地力保护补贴182.31万元,农机购置补贴8.38万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66.93万元,陡坡地生态治理补贴80万元。
本报讯 (本报通讯员)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我市有7名先进个人和4个先进集体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受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是:杨志厅 , 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二级巡视员 ;李本菊 , 临沧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三级调研员 ;李忠玉, 临翔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临翔区凤翔街道中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杨世荣,云县爱华镇大树村党支部书记 ;毕起美, 临翔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忙糯乡邦界村原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罗宇鹏(已故)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大兴乡原党委副书记、乡人民政府乡长 ;张建国 ,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捧边境派出所副所长。 受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中国共产党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员会组织部、凤庆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中国共产党镇康县木场乡委员会、临沧工投顺宁坚果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