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佤族文化元素利用研究

更新时间:2021-07-28 17:08:21来源:临沧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19年,沧源佤族自治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全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共建团结和谐家园。在创建实践中,挖掘、利用佤族文化中团结和谐进步元素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特点和优势,全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铸牢了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工作的“沧源模式”。目前,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已经进入新阶段,总结沧源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对巩固和推荐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佤族文化元素利用探索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历程

(二)佤族文化中的团结和谐元素

三、依托佤族文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沧源实践

(一)挖掘保护民族文化,增强创建文化底蕴

(二)教育普及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交融

(三)发展民族文化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开展民族互帮互助,实行民族共同发展

(五)树立民族团结模仿,确保创建工作进度

四、创建工作中利用佤族文化所面临的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民族文化教育的边缘化。

(三)民族文化人才短缺。

(四)文旅深度融合不够。

(五)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五、推动佤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建议

(一)构建佤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组织体系。

(二)建设一支佤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人才队伍。

(三)构筑阿佤山片区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实施阿佤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

(五)完善佤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