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

志书年鉴

来源: 糯良乡人民政府

    糯良乡2011年年鉴

来源: 班洪乡人民政府

    班洪乡地处沧源县西南部,东经98°58′23〃~99°12′45〃,北纬23°08′24〃~23°26′38〃。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8千米,直线距离21.5千米。东接勐角乡和勐来乡,北连芒卡镇和耿马县孟定镇富荣村,西连班老乡,西南与缅甸小公鸡接壤,国境线长6.665千米。国土面积332.64平方千米,辖区东西宽23千米,南北长34千米。山区面积占全乡国土总面积的99%,最高海拔2605米,最低海拔560米,平均海拔1140米,属中切中山河谷地貌单元,立体气候明显,热区资源丰富,雨量充沛,2018年降雨量为2373.6毫米,年均气温21.1℃。有耕地面积2.8万亩,其中旱地面积2.12万亩,人均耕地2.9亩。森林面积40万亩(266.7平方千米),国有林11万亩,森林覆盖率82%,境内有品位高、储量大的铅、锌、银、金等矿藏。在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已知植物207类15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有14种,被誉为“植物王国、矿藏之乡”。

来源: 班洪乡人民政府

    班洪乡地处沧源县西南部,东经98°58′23〃~99°12′45〃,北纬23°08′24〃~23°26′38〃。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8千米,直线距离21.5千米。东接勐角乡和勐来乡,北连芒卡镇和耿马县孟定镇富荣村,西连班老乡,西南与缅甸小公鸡接壤,国境线长6.665千米。国土面积332.64平方千米,辖区东西宽23千米,南北长34千米。山区面积占全乡国土总面积的99%,最高海拔2605米,最低海拔560米,平均海拔1140米,属中切中山河谷地貌单元,立体气候明显,热区资源丰富,雨量充沛,2018年降雨量为2373.6毫米,年均气温21.1℃。有耕地面积2.8万亩,其中旱地面积2.12万亩,人均耕地2.9亩。森林面积40万亩(266.7平方千米),国有林11万亩,森林覆盖率82%,境内有品位高、储量大的铅、锌、银、金等矿藏。在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已知植物207类15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有14种,被誉为“植物王国、矿藏之乡”。

来源: 班洪乡人民政府

    班洪乡地处沧源县西南部,东经98°58′23〃~99°12′45〃,北纬23°08′24〃~23°26′38〃。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8千米,直线距离21.5千米。东接勐角乡和勐来乡,北连芒卡镇和耿马县孟定镇富荣乡,西连班老乡,南与缅甸小公鸡接壤,国境线长6.665千米。国土面积332.754平方千米,辖区东西宽23千米,南北长34千米。山区面积占全乡国土总面积的99%,最高海拔2605米,最低海拔560米,平均海拔1140米,属中切中山河谷地貌单元,立体气候明显,热区资源丰富,雨量充沛,2017年降雨量为2337.3毫米,年均气温22.1℃。有耕地面积2.8万亩,其中旱地面积2.12万亩,人均耕地2.9亩。森林面积40万亩(266.7平方千米),国有林11万亩,森林覆盖率82%,境内有品位高、储量大的铅、锌、银、金等矿藏。在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已知植物207类15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有14种,被誉为“植物王国、矿藏之乡”。

来源: 班洪乡人民政府

    班洪乡地处沧源县西南部,东经98°58′23〃~99°12′45〃,北纬23°08′24〃~23°26′38〃。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8千米,直线距离21.5千米。东接勐角乡和勐来乡,北连芒卡镇和耿马县孟定镇富荣乡,西连班老乡,西南与缅甸小公鸡接壤,国境线长6.665千米。国土面积332.8平方千米,辖区东西宽23千米,南北长34千米。山区面积占全乡国土总面积的99%,最高海拔2605米,最低海拔560米,平均海拔1140米,属中切中山河谷地貌单元,立体气候明显,热区资源丰富,雨量充沛,2016年降雨量为2373.6毫米,年均气温21.1℃。有耕地面积2.8万亩,其中旱地面积2.12万亩,人均耕地2.9亩。森林面积40万亩(266.7平方千米),国有林11万亩,森林覆盖率82%,境内有品位高、储量大的铅、锌、银、金等矿藏。在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已知植物207类15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有14种,被誉为“植物王国、矿藏之乡”。 2016年,全乡辖班洪、芒库、公坎、富公、班莫、南板6个村委会,59个自然村,64个村民小组,年末全乡户籍人口全乡总户数2805户,总人口10492人(其中农业人口有2383户9699人,非农业人口有422户79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

来源: 糯良乡人民政府

    糯良乡位于沧源县中部,东北面与勐省镇接壤,东南与单甲乡相连,南邻勐董镇,西接勐角乡,西南与缅甸(大茫海)接壤,国境线(173-174号界桩)长3.5千米,乡境内属喀斯特地貌。乡政府所在地海拔1660米,距县城28公里,全乡年均气温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500-1700毫米,土地总面积140.352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5人/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9.7%。全乡辖8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65个村民小组。年末,全乡总户数3552户,总人口13885人。其中农业人口3294户13363人,占总人口96.2 %;佤族13607人,占98%;其他民族274人,占3%;人口自然增长率6‰。

来源: 糯良乡人民政府

    位于东经99°16′13″~99°25′05″,北纬23°08′00″~23°20′35″。地处县境中部,东部与勐省镇、单甲乡相连,南面与缅甸接壤,南邻勐董镇,西接勐角乡、勐来乡,北面与勐省镇接壤,中缅国境线长3.14千米(173~174号界桩)。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3千米,国土面积140.352千米,地势南部、北部高,东部、东南部低,境内多属石灰岩凸露区,呈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密布,自然降雨无法形成地表径流。最高峰为大黑山,海拔2469米,最低处为怕秋溶得老温泉和坝尾,海拔1100米。主要河流有勐董河、帕秋河。2012年,年均降雨量1500~1700毫米,年均气温15℃左右,属冷凉山区,呈立体型气候。森林覆盖率69.54%。乡政府驻糯良村,海拔1660米,距县城直线距离13千米,公路里程28千米。有耕地面积5.36万亩,草地面积1.64万亩,林地面积6.27万亩,其它面积7.78万亩,人均耕地3.9亩。适宜种植水稻、玉米、旱稻等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甘蔗、核桃、李子等以及经济林木。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铜矿。

来源: 糯良乡人民政府

    糯良乡地处县境中部,东经99°16′13″~99°25′05″,北纬23°08′00″~23°20′35″。距离县城直线距离13千米,公路里程28千米,东部与勐省镇、单甲乡相连,南邻勐董镇,西接勐角乡、勐来乡,北面与勐省镇接壤,南与缅甸(大芒海)接壤。中缅国境线长3.14千米(173~174号界桩),辖区东西宽15千米,南北长23千米,国土面积140.352平方千米,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境内多属石灰岩凸露区,呈咯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密布,自然降雨无法形成地表径流,呈立体型气候。耕地面积5.25万亩,森林覆盖率75.4%。最高海拔2469米(大黑山),最低海拔1100米(怕秋溶得老温泉和坝尾),平均海拔1640米;2015年降雨量1525.9毫米,平均气温17.7℃,年无霜期225~265天。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沧源崖画、班考民俗村、国画长廊、天坑群、董棕林、小石林等。

来源: 糯良乡人民政府

    糯良乡地处县境中部,东经99°16′13″~99°25′05″,北纬23°08′00″~23°20′35″。距离县城直线距离13千米,公路里程28千米,东部与勐省镇、单甲乡相连,南邻勐董镇,西接勐角乡、勐来乡,北面与勐省镇接壤,南与缅甸(大芒海)接壤。中缅国境线长3.14千米(173~174号界桩),辖区东西宽15千米,南北长23千米,国土面积140.352平方千米,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境内多属石灰岩凸露区,呈咯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密布,自然降雨无法形成地表径流,呈立体型气候。耕地面积5.25万亩,森林覆盖率75.4%。最高海拔2469米(大黑山),最低海拔1100米(怕秋溶得老温泉和坝尾),平均海拔1640米;2017年降雨量在1500——1700毫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69.74%。年均气温为15℃,水均气温8℃左右,气候冷凉,年无霜期220~265天。粮食生产主要靠种植水稻、包谷、旱谷三大作物,经济收入来源于粮、茶、蔗、烟、林果、畜牧及小综经济。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沧源崖画、班考民俗村、国画长廊、天坑群、董棕林、小石林等。

来源: 糯良乡人民政府

    糯良乡地处县境中部,东经99°16′13″~99°25′05″,北纬23°08′00″~23°20′35″。距离县城直线距离13千米,公路里程28千米,东部与勐省镇、单甲乡相连,南邻勐董镇,西接勐角乡、勐来乡,北面与勐省镇接壤,南与缅甸(大芒海)接壤。中缅国境线长3.14千米(173~174号界桩),辖区东西宽15千米,南北长23千米,国土面积140.352平方千米,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境内多属石灰岩凸露区,呈咯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密布,自然降雨无法形成地表径流,呈立体型气候。耕地面积5.25万亩,森林覆盖率75.4%。最高海拔2469米(大黑山),最低海拔1100米(怕秋溶得老温泉和坝尾),平均海拔1640米;2017年降雨量在1500——1700毫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达69.74%。年均气温为15℃,水均气温8℃左右,气候冷凉,年无霜期220~265天。粮食生产主要靠种植水稻、包谷、旱谷三大作物,经济收入来源于粮、茶、蔗、烟、林果、畜牧及小综经济。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沧源崖画、班考民俗村、国画长廊、天坑群、董棕林、小石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