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8-25 22:23:45来源:岩帅镇人民政府
1958年,取建设社会主义之意,将原名“南马乡”改名建设乡。
1958年,乡长陈达乱阿,副乡长陈达色跑出境外。
1959年,为了便于管理永莱(五组)寨子从永肖(当时新华乡即现今新华村)划归南马乡,至此,南马乡就有6个自然村。同年,成立建设乡人民委员会,赵岩纳(ai nab)任乡长,李纳布勒(nab bleeg)任副乡长,委员会主任陈达德(dax die`)。
1962年,建设乡的部分村民退出合作社,自己单干。据统计:1963年1月,全乡有6个合作社的51户326人退社单干,其中:红桥社10户,团结社10户,金刚社5户,新平社13户, 红光社4户、金新社10户、保卫社和齐心社没有单干人家。
1964年2月20日,沧源佤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建设乡乡长赵岩那为县人大代表参加第一次会议。2月21日沧源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第一次会议在勐董召开,建设乡人民委员会主任陈达德继续担任第三届县政协委员参加会议。建设乡派出由陈保门(八组)、赵叶搞(五组)、赵尼俄(5社nyi` tuo)、陈赛搞(四组)、李倒新(六社)5人组成的沧源佤族自治县成立庆建设乡典观礼团。
1965年,建设乡党支部成立,赵岩那任支部书记,当时建设乡人只有赵岩那一个人是党员,包括驻建设乡工作组有三名党员。11月3日,建设乡党支部吸收赵赛嘎,赵尼门(赵志明)入党。同年,退社单干的村民结束单干,重新入合作社。有几个社,由于退出单干的村民较多的,就不入原来的合作社,就组建新的合作组。
1966年5月16日,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即“五一六”通知)。6月,建设乡党支部吸收李岩块,赵尼块等4人入党。10月25日,沧源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决定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委中心的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以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促进各项生产建设新高潮。
1967-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党政组织受到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遭到破坏。1967年2月5日,贺南乡造反派串联到建设乡,宣传“文化大革命”,号召“革命造反派”以实际行动“造反夺权”,从此,“文化大革命”在建设全面召开。并组建建设乡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组长有建设乡武装干事李岩块担任,成员由学校老师陶文军等组成。2月6日开始,建设连续三天召开群众批判大会。造反派将县人大代表、建设乡乡长赵岩那,县政协委员,建设乡委员,南马大寨民族上层人士作等被造反派作为批判对象进行批斗。赵岩那受不了造反派的折磨,9日晚上自服毒药,10日凌晨2时死于建设乡永莱寨家中。从此,建设乡的党政工作由武装民兵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