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

勐董镇永冷村大事记

更新时间:2021-08-26 10:07:59来源:勐董镇人民政府

永冷村大事迹

相传很久以前,佤族人是从葫芦里蹦出来的,他骑马来到此地,闻到了香香菜的味道,他沿着香味一路向前看到了满地的香香菜,认为香香菜能够养育子孙后代,随后就在此地安营扎寨,成为香香菜寨子。香香菜佤语发音为Leng)冷,寨子佤语发音为yong)永,明朝万历年间地域名称就叫做永冷

永冷办事处以原驻地冷命名,1973年前属芒摆行政村辖,1973年3月由芒摆大队划出,建立永冷大队,属勐永公社,1984年改为永冷乡,属永和区,1988年2月改为永冷办事处,2000年改为永冷村,至今属勐镇辖区。

永冷下寨又称永协于1967年永冷迁来建立。系永冷的派生地名,又下方故名。1969年命名为红伟,属东风大队。1973年属永冷大队。1984年属永冷乡,1988年属永冷办事处至现在的永冷村民委员会。

永公原上永公和下永公两寨,上永公于明朝万历年间建村,下永公于1962年建村,1989年上永公迁来下永公合并为永公,佤语地名,永,寨子,公,山,意为山寨,因村聚落于山梁上,故名,1962年属芒摆乡,1969年属东风大队,1984年属永冷乡,1988年属永冷办事处,2000年至今属永冷村。

永得不兰于1964年建立,佤语地名,永,寨子,得不兰,光秃,意为光秃寨,因寨聚落于光秃无树之地而得名。1969年命名为红旗属芒摆大队,1973年属永冷大队,1984年属永冷乡,1988年属永冷办事处,2000年至今属永冷村。

永得本于1974年由部分永冷上寨迁来建立,佤语地名,永,寨子,得本,砖瓦窑,意为砖瓦寨。乾隆年间外地人在此烧砖瓦,建寨后得名永得本。1974年属永冷大队,1984年属永冷乡,1988年属永冷办事处,2000年至今属永冷村。

永冷上寨于明朝万历年间建立。1936年前属勐董傣族土司部落,1936年后划归行政三区,1945年属勐董镇,1949年和平解放,1955年属勐董乡,1962年属芒摆乡,1969年属东风大队,1984年属永冷乡,1988年属永冷办事处,2000年属永冷村委员会。2010年11月搬迁到“龙泵”。龙之意,平地。泵之意,取摏臼的地方,摏臼是佤族日常生活中常用炊具,过去使用后就归还原处存放,用时才去取。该地原是存放摏臼的地方,故而龙泵得之意2012年享受“佤山幸福工程”危房改造,本寨群众于2013年1月17号乔迁新居到“永那赛”;佤、傣语地名。因寨子在那赛片区而得名,在佤语中“永”是寨子,在傣语中“那”是田埂,“赛”是傣语中的沙子,因这片区沙子多而得名。2012年至今属永冷村。

1976年,建立永冷水库,极大解决了灌溉农田用水问题。

2003--2015,被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称号4

2012年,完成乡村道路硬化建设工程。

2015年,永冷村建立大棚蔬菜种植基地。

2016年,完成三条村组道路硬化建设工程。

2016年,永冷村2016年动态管理纳入贫困户517人,2017年动态管理新增626人,无脱贫人口2018年共有建档立卡1143人,年底脱贫935人,目前贫困人口数28人,贫困发生率0.58%

2017年,组织群众参与2017年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文体活动获得一等奖名次及2017年中国佤族新米节农耕祭祀晚会活动获得二等奖名次。

2018年,新修永冷村防火隔离带路20公里投资100万元;通过申报项目,取得永冷村四组(永公自然村)为边境自然村省级示范点建设,共投资200万元,解决了永公自然村的基础设施,改善(永公自然村)人居环境和村庄发展面貌;

2019年,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目标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