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

糯良乡2019年年鉴

更新时间:2021-08-26 14:45:52来源:糯良乡人民政府

糯良乡糯良、贺岭、南撒、怕秋、翁不老、班考、坝尾、怕拍8个村委会,36个自然村,73个村民小组2019年末,共有农业人口3722户13769人,有劳动力8793人,其中外出务工2751人,60周岁及60周岁以上老人1650

糯良乡行政机构设党政综合、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社会事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扶贫开发办公室,编制25人,年末实有24人;直属事业单位有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林业草原服务中心、水务服务中心、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体育服务中心、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和财政所,编制31人,年末实有25人。

乡党委书记李泽艳(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晓蕾(2019.11)、肖红军(佤族,2019.11),乡党委副书记袁军(2019.8),乡人大主席李智强(佤族,2019.11)、魏云峰(佤族,2019.11),乡专职维稳副书记魏云峰(佤族,2019.11),乡纪委书记李尼块(佤族),副乡长、武装部长李学华(佤族),副乡长吴应华(2019.8)、赵永胜(佤族,2019.8),组织委员鲍健斌(佤族),宣传委员陈江(佤族,2019.8)、罗敏(女,佤族,2019.8)。

综合经济2019年,糯良乡不断探索集约型经济道路,产业建设上做足特色文章巩固提升甘蔗、茶叶、烤烟、核桃等传统产业的同时,探索特色可续持发展道路。2019末,全乡经济总收入达13398.32万元,较上年增1566.77万元,增加13.24%;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36元,较上年增1177元,增加11.9%

一、粮食生产。全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2137亩,总产量7913吨,粮食生产持续稳定,人均纯口粮达402公斤。比去年同期增506亩,总产量减8.8万公斤,人均有粮增1公斤。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种粮农户608户2165人种植粮食面积3040亩,总产量91.2万公斤,人均有粮402公斤。比上年同期面积增加108.3亩,总产量增21650公斤,人均有粮增1公斤。

二、烤烟生产。2019,全乡种植烤烟农户8053220种植面积6005亩,总产量706200公斤(折合14124担),总产值1990.88万元,生产成本360万元,纯收入1635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010元。比去年同期面积减1975.3亩,总产量减5.2万公斤,人均收入减43元。其中建档立卡户210840人种植烤烟面积1050亩,总产量达13.1万公斤(655担),总产值183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

甘蔗生产。2019年全乡种植甘蔗810户3504人,种植面积8620亩,总产量2.8万吨,总产值1202.4万元,生产成本348万元,纯收入1202.4万元,实现人均增收2320比去年同期面积增加76亩,总产量减456.61吨,总产值减28.1万元,人均收入减3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12人种植面积510亩,总产量2142吨,总产值92.1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1566比去年同期面积增80亩,产量增280吨,产值增12.04万元,人均收入增292元。

茶叶产业2019年全乡共茶农2180户9810人,总面积10652亩,总产量1050吨,总产值2294.36万元,其中出售833吨,纯收入1856.56万元,生产成本315万元,纯收入735万元,实现人均增收749元。比上年同期面积一样,总产量增26.55吨,总产值增589.09万元,人均收入增73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种茶5103010人种茶面积4100亩,总产量40.1吨,总产值430万元,生产成本129万元,纯收入301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比去年同期面积一样,总产量增1.9吨,总产值增21万元,人均收入增70元。

魔芋产业2019年全乡共608户2731人种植魔芋3122.7亩,总产量654吨,总产值260.03万元,生产成本77万元,纯收入178万元,实现人均增收651.7元。比去年同期面积增116.7亩,总产量增58.8吨,总产值增23.58万元,人均收入增201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0户560人种植魔芋1410亩,总产量29吨,总产值62万元,生产成本18万元,纯收入44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312元。比去年同期面积增200亩,总产量增5.9吨,总产值增12万元,人均收入增214元。

畜牧兽医、农机、水利、林业工作持续服务群众。全乡共有生猪存栏10701头,出栏13728头,总产值1110万元;大牲畜存栏3746头,出栏902头,产值816万元;家禽存栏62511羽,出栏85480羽,产值232万元;完成市场肉食品检疫工作共检疫猪2020头,检出不合格病害猪7头,全力保障全乡内肉食品安全积极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共组织1160人次深入村组排查,全乡均未发现疫情完成拖拉机检审156辆,其中小型拖拉机46辆,大型拖拉机110辆,与拖拉机驾驶员签订安全责任书156份,发放整改通知书30份,与村委会签订责任书8份,组织安全教育培训156场次,参与人数156人。高效保障维护烟水管网全面提升全乡人饮工程,年内排查人饮主管道210公里,入户管道256.7公里,确保人饮安全工程;完成冬季造林南撒村低效林改造565亩,造林树种甜樱桃5000株;完成雨季新造林面积3904亩(树种:茶叶、水冬瓜树等),义务植树80060株(树种:茶叶、水冬瓜树);完成全乡2017中央低效林改造1380;完成2017省级低效林改造565为使推进沿边小康村建设,在贺岭村刀里抵边自然村种植兰花、石斛、滇重楼、水仙花等乡土花草120盆,种植火镰菜116棵,大树番茄600棵,购买花籽10公斤,撒种花籽1000平方,购买桃树、梨树250株,引导群众房前屋后种果树,全面开展“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建设,实现家家户户蔬菜自给,确保村庄绿化率达55%以上。

全乡有邮政所1个,供电所1个,移动服务站1个,电信服务站1个,从业人员15人;商业网点370个(其中私营企业18个,个体户385个,农业企业13个),从业人员806人,商业收入1723万元。

文化建设2019年,全乡有文化站1个,编制3人,从业人员3人,业务用房面积300平方米,藏书4000册,“信息共享工程”电脑10台,乒乓球桌1张文化室配有图书、电脑、部分音响设备;村级文化室11个(含3个组文化活动室),图书室8个。2019年底有文艺队50支900余人,活动场所42个,篮球场42个(水泥球场),有体育队18支(篮球队)。2019年全乡共组织完成文艺活动50场次(其中文化站独立完成7场,参与人数1560人次),吸引观众2万人次;打歌45场次,参与人数3000余人次。2019年中国佤族新米节暨沧源农民丰收节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组织参赛曲目《取新火》,荣获总分第一名。全年开展各类文化信息培训14期,参训259人;电子阅览195人次,图书借阅345册次举办展览5期次,观众850余人次开展文化市场大检查5次,检查辖区内娱乐场所7家,对违法经营的场所作了警告,并责令期限整改。完成卫星直播“户户通”电视接收设备安装124台(建档立卡贫困户),检修10台;安装“百县万村”示范工程广播器材接收设备15台。

社会事业一、教育。抓实教育帮扶工作实行“双线三层”控辍保学责任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学生营养餐政策,适龄儿童少年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前幼儿入学率95%,初中毛入学率达116%。2019年,全乡中学1所,有9个班,在校生350人,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工勤人员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小学8所(其中中心完小1所,村级小学7所)在校学生991人,教职工110人,专任教师94人,工勤人员有16全年中小学享受营养改善计划1341人,全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1341;免费提供教科书1341全乡有学前幼儿400人。2019继续加大各村幼儿园建设投入,积极申报村级幼儿园,努力推进糯良中心幼儿园和班考幼儿园的工程建设;配齐糯良中小学计算机室和图书室、理化生、科学实验室,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帮助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有效地促进全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各项指标达到标准以上,无安全事故发生,无教职工违纪违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科技。2019年末,全乡有各类技术人才378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93人,农村实用人才3690人。全年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8期7300人次,其中烤烟种植、管理培训24期4169人次;核桃三率管护培训2期225人;魔芋种植管理技术培训2期227人;茶叶种植与管理培训12期1610人;旱谷立体栽培种植技术培训2期225人;甘蔗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培训3期316人;玉米高产栽培种植技术培训2期213人;养殖技术培训3期315人。

三、医疗卫生。卫生院1个,占地面积3089.23平方米,编制20人,年末实有人员13人;村级卫生室8个,编制19人,年末实有人员19。年内聘用人员11,其中卫生协管员1人公卫专干3护士3全院医技人员11护理7其中执业医师1人、护士1人。职工男女比例男职工6人占25%、女职工18人占75%。现有建筑面积2041用房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1571平方米;职工住房470平方米。医疗设备有西门子生化仪1台黑白B超2台彩色B超1台DR1台心电图1台全血自动分析仪1台;业务科室住院、门诊综合科室、功能科室、检验科、放射科、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中医科、计生服务站开放住院病床17张。全年共接诊门诊病人1.85人次住院病人444人次全年收入230.39万其中医疗业务收入59.9万公共卫生收入83.5元;基药款补助21.01元,均为村级基药款补助;村医财政补助27.11接收新农合门诊病人1.48人次,共计总费用55.39万元。2019年末共建立居民健康纸质档案12090人,电子录入管理12090人;完成全乡适龄儿童基础免疫接种4902针次,接种率在98.8%;乡卫生院共开展健康知识讲座12次信息宣传栏60期,村级卫生室共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讲座48次,信息宣传栏36期,健康公众咨询活动9期,发放健康教育信息资料12种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1300人次,分别有高血压的、糖尿病防治、合理膳食、孕期、中医服务能力提升、老年人保健和产后自我保健等健康知识内容。2019完成孕产妇管理人数187实有孕产妇中健康管理187人、健康管理任务率100%;完成出生任务数测算220人,12月份实有出生活产数188人,占年度出生任务出生数的855%,活产数中累计完成新生儿访视188人,新生儿访视任务率100%,0-6岁儿童健康管理人数1100人,健康管理任务率85%高血压患者管理871人,任务完成率63.6%,实际管理高血压患者865人,健康管理任务率99.3%,实际完成的健康管理率99.3%,血压达标人数670人,血压达标任务率99.6%,实际达标率77.5%;完成糖尿病患者管理51人,实际管理糖尿病患者51人,健康管理任务率9.6%,实际完成健康管理服务率100%,血糖达标人数15人,血糖达标任务率29.4%,实际达到任务率9.6%,应转诊的糖尿病人数8人,实际转诊8人,糖尿病患者转诊率达100%老年人健康管理总数1116人,建档率达98.9%,健康管理人数996人,健康管理率88.88;年内累计管理精神病患者79人,对村卫生室开展督导4次,发放药品12指导工作4次,专业机构部门下发药品12次对辖区群众进行艾滋病检测1250人份,涉缅婚姻检测44人份22户,发放防治艾滋病各种宣传资料近2000多份,张贴标语60多条,受教育群众达2500多人次全年死亡111人,死亡率7.82‰;全年出生188人,出生率10.71%,人口自然增长率3.6%全乡有已婚育龄妇女2603人,已采取各种有效避孕措施1985人。年内出生缺陷完成87对,优生健康检测87对,查环55人,查孕32人,妇女病检查105人,接受上门咨询52人,门诊咨询328人,服用叶酸87人,发放叶酸522瓶,婚孕前培训87对,免费发放避孕套4000只,发放避孕针0支。

    四、残疾人事业。2019年,全乡辖区内有8个基层残疾人联络员,有各类残疾人514人,占总人口的3.52%,其中新办二代证25人。在中国残联系统中持有二代证的残疾人有514人,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组织完成了两期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报送了2名肢体残疾人参加县残联组织的竹编技术培训;“阳光家园”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项目任务15人,积极配合好县残联,乡卫生院和涉及行政村村医做好居家托养管理服务工作;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5.56万元;发放燃油补贴210.546万元,其中1人为2019年第二批新增补发对象,为12名考取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或残疾人子女发放一次性助学金2.165万元。

民生保障一、社会保障。2019年,全乡符合条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3686人,已参保13023人,未参保663人,参保率95.16%。全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7488人,参保率97.12%。完成60周岁到龄人员养老保险补缴金额征收131人2.74万元,确保60周岁享受养老金发放1670人18.24万元二、民政事业。2019全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721726人,其中A176人、B361人、C1189人,发放资金493.56万元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922发放资金10.23万元享受农村特困供养政策对象3437人,发放资金31.06万元。全乡60岁以上老人1650,其中高龄老人146人,发放高龄补贴8.19万元;孤儿4人,累计发放补助6.12万元;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35.82万元,享受人数77人;重点受理城乡困难临时救助389人79.85万元,有效地缓解因病因灾受困群众生活压力;受理城乡医疗救助39人次,发放救助金63115.51元,有效遏止大病重病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80对,其中:结婚登记53对,离婚登记18对,补领9对。

平安乡村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综治工作奋斗目标,多举措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积极为全乡脱贫攻坚营造稳定、安全、和谐的良好氛围。一是抓实扫黑除恶工作。按照“四个一”模式——派出一队专项行动组;开展一次宣传动员大会;进行一次地毯式入户调查走访;召开一次聚焦苗头和问题线索的分析研判会议,全面深入排查重点村组及重点人群乱点乱象设立举报箱9,发放知识宣传手册250余本,“开展扫黑除恶,建设善美云南”挂历3000余张、张贴扫黑除恶通告100余张,制作永久性标语1条,悬挂横幅35条,利用街子天开展专项宣传5次,在学校组织师生宣讲2次,营造全民扫黑除恶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同黑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全乡未发现黑势力、村霸、恶势力人员,未发现黑恶势力犯罪问题二是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深入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工作专项宣传活动共发放相关宣传资料450份,在乡全体干部职工中举办安全感满意度集中调查1次,微信转发宣传资料86次,悬挂宣传横幅2条,召开乡级宣传会议8次,村级宣传会议16次;共查处行政案件27起,立刑事案件5起,破案4起;查获“三非”人员20起96人,抓获偷越边境11起17人,查获走私案件1起(查获走私香烟17条),毒品案件1起,缴获冰毒2.3017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收缴民用枪支10支,查获枪支案件2起2人(枪支2支,射钉枪46发),电子雷管400根;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90起,调解成功190起,成功率100%。三是着力筑牢边境防线。围绕贺岭村小康村建设,在贺岭村刀里自然村(边境村)建立长期值班巡逻制度、并在贺岭村各自然村建立了联防队值班制度,发挥“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作用,严打严防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严打各类犯罪活动。四是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将安全生产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施工安全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年无家火野火灾情发生、无一般安全事故发生,全乡安全生产形势较好。

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全乡有乡道862.376千米,村道1116.452千米。年末有客运车7辆,年客运量7万人次;货运车43辆,年货运量17万吨。有邮政服务网点1个,全年邮政业务收入7万元订报纸125份,杂志10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信业务收入45万元移动服务网点2个。固定电话用户145户,移动电话6800户,互联网用户410户。

一、脱贫攻坚。糯良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六个精准”和“户户清”要求和“个一批”路径,坚持“四个不摘”对照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各项指标认真落实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2019年末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全乡脱贫53141人,实现贫困人口清零目标,贫困发生率降到0%。(一)强化组织领导,摘帽不摘责任。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累计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8份,乡党委书记、8个建制村党(总)支书记做到6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全覆盖组建动态管理工作队伍8支268人,组织县、乡、村三级挂钩干部及动态管理工作力量进行培训9场351人次;召开贫情分析23场1582人次;召开户主、党员会议公开评议45场2918人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公开评议8场105人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公开评议8场254人次。(二)统筹协调推进,摘帽不摘政策。落实《加强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全乡8个建制村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落实兜底保障,确保应保对象“一个不漏”。落实健康保障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落实生态保障完成脱贫攻坚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任务和管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激发贫困人口自身发展动力落实项目保障,实现全乡8个建制村安全饮水有保障、道路硬化、动力电、网络宽带全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5%以上。(三)巩固脱贫成效,摘帽不摘帮扶。落实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责任,县乡两级13个部门单位484名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户666户2280人,干群携手共战“贫敌”;18名驻村工作队员严守纪律、不越“红线”。扎实开展百日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成效,持续发动“冬季攻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照“六个精准”、“户户清”要求和“个一批”路径,制定2019年53户脱贫户帮扶措施;全面整改完成各类督查、巡视问题。(四)严格监督管理,摘帽不摘监管。一是脱贫人口情况“党建引领抓实产业,抓实产业促民生发展”为目标,大力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大批群众脱贫致富,经2019年末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全乡脱贫53141人,实现零新识别、零返贫、零剔除贫困发生率降到0%。二是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情况。强化脱贫攻坚项目库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继续做好项目库优化调整工作,2018年到2020年计划投资20249.89万元。对全乡8个村从2016年以来的村级财务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对不符合的产业资金全面收回,并按正常程序使用。同时,对资金实行动态监测,确保所有资金使用规范,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三是发展基础夯实情况。整合县级各部门下达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扣全乡发展最大瓶颈,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精准聚焦贫困村、贫困群众,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网难”等问题,2018年至今共投资5725万元,实施了贺岭村和班考村“直过民族”精准帮扶、贺岭村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怕秋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沪滇对口帮扶、班考村十七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南撒村生态体验园建设、产业发展、沧源佤山机场次生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及沧源佤山机场土地复垦项目、沿边小康村项目、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实现全乡8个建制村实现安全饮水有保障、道路硬化到村全覆盖、动力电全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5%以上、网络宽带全覆盖。

二、沿边小康村建设糯良乡按照沿边小康村建设相关要求,以贺岭村为建设重点,围绕茶叶管护、人畜分离、庭院美化科普基地建设、造农耕文化思路,小康村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稳步推进。(一)加快路网建设。围绕加快构建路网系统、培育以路网为依托的经济发展节点、提升基层组织力三套系统,向上争取并实施贺岭村刀里自然村至嘎多村岛里自然村沿边公路4.7公里连接线项目、贺岭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贺岭村至刀里自然村7公里农村公路裁弯改直项目,助推沿边小康村建设(二)全面开展庭院美化。开展“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建设,沿边村寨家家户户种花种菜实现人畜分离、庭院美化。同时,按照AAA级景区要求推进公播自然村旅游建设,农耕文化风情园打造稳步推进,成功开展了“快乐秋收亲子游”活动,吸引了一批县内外游客,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全乡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正如火如荼的加快实施突出乡村、休闲、自驾、高端的目标定位,发挥好糯良山好、水好、空气好、村庄好、处处是美景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游、体验游、休闲游、自驾游。(三)抓好示范带动。实现以“村+组”示范,重点打造怕拍大寨、南撒村茶山组、贺岭村刀里自然村、糯良村光荣新村特色亮点,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整体联动,探索农旅、茶旅融合、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子。全乡继续“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瓜果飘香庭院”为目标,抓好改水改厕、入户路硬化、污水治理等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四)抓实村庄自治。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负责包干区域的卫生检查,入户指导农村妇女整理家务,从摆放家具、农具、叠被子、挂衣服等小事做起同时,成立了乡村振兴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对村规进行修改完善,抓好执行,引导农村群众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社会风气,实现自我民主管理。(五)做好文化传承。成立班考十七组旅游合作社,对土地全面进行流转,发展好旅游产业;成立贺岭村旅游合作社,茶旅结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成立糯良村织布合作社,开办了微超市。同时,用好文艺宣传队,及时把党的政策宣传到群众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成为一项项可想可干可创新的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