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8-29 15:57:05来源:班洪乡人民政府
班洪乡
【概况】 班洪乡地处沧源县西南部,东经98°58′23〃~99°12′45〃,北纬23°08′24〃~23°26′38〃。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8千米,直线距离21.5千米。东接勐角乡和勐来乡,北连芒卡镇和耿马县孟定镇富荣乡,西连班老乡,南与缅甸小公鸡接壤,国境线长6.665千米。国土面积332.754平方千米,辖区东西宽23千米,南北长34千米。山区面积占全乡国土总面积的99%,最高海拔2605米,最低海拔560米,平均海拔1140米,属中切中山河谷地貌单元,立体气候明显,热区资源丰富,雨量充沛,2017年降雨量为2337.3毫米,年均气温22.1℃。有耕地面积2.8万亩,其中旱地面积2.12万亩,人均耕地2.9亩。森林面积40万亩(266.7平方千米),国有林11万亩,森林覆盖率82%,境内有品位高、储量大的铅、锌、银、金等矿藏。在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已知植物207类15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有14种,被誉为“植物王国、矿藏之乡”。
2017年,全乡辖班洪、芒库、公坎、富公、班莫、南板6个村委会,59个自然村,64个村民小组,年末全乡总人口3861户9966人,其中乡村人口2385户9711人,城镇人口255人,少数民族人口(9609)人。全年出生190人,死亡8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1‰,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
班洪乡行政机构设有党政、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4个办公室,行政编制26人,年末实有25人;直属事业单位设农业综合、文化广播电视、村镇规划建设、社会保障5个服务中心和财政所,编制29人,年末实有27人。乡党委下设27个基层党组织,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医疗卫生党支部1个,行政村党支部3个,行政村党总支部3个,党总支下设19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有党员456人(含预备党员13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440人,女党员61人。乡党委书记毕志兵(彝族),党委副书记、乡长田军(佤族),人大主席鲍志锋(佤族),党委副书记杨建兰(佤族),党委副书记(专职维稳)王胜强(佤族),副乡长李秀兰(佤族)、李旺鹏、杨正德(佤族),纪委书记鲍海军(佤族),组织委员王果,宣传委员李正桥(佤族)。
▲【经济发展】 201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0621.92万元,比上年增10.4%,农民人均纯收入9976元,比上年增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63.24万元,比上年增6.8%,其中农业产值4882.92万元,比上年减6.55%;林业产值1121万元,比上年增35.1%,畜牧业产值3156万元,同期增长8%。粮食播种面积2.872万亩,比上年增3.39%,产量5711吨,比上年减1.74%,人均有粮406千克,与上年持平。核桃种植面积6101亩,挂果面积500亩,产量2.6吨;茶叶种植4535亩,可采摘面积4535亩,产量273吨,比上年增15.87%;竹子种植15.57万亩,竹子产量3340吨,比上年增7.57%,年内完成补植补造2万亩。坚果种植8492亩,比上年增1.19倍;甘蔗种植500亩,产量370吨;木薯种植1.305万亩,比上年减1675亩,产量0.9695万吨,比上年减612.5吨;橡胶种植3.41万亩,可开割面积1.03万亩,产量410.4吨,比上年增66.8%;咖啡种植625亩;蔬菜种植3700亩,比上年减5.6%,产量3703.1吨,比上年减8.8%。生猪存栏13958头,其中能繁母猪2003头,完成计划的100%;肉猪出栏10283头,产值1542万元,完成计划的100.1%;仔猪出栏837头,产值29万元,完成计划的100.1%;架子猪出栏428头,产值30万元,完成计划的102%;鸡存栏63786只,完成计划的100.02%;出栏51010只,产值230万元,完成计划的1000.02%;禽蛋产量38吨,产值46万元,完成计划的95%;大牲畜存栏2580头,完成计划的75%,出栏1937头,产值1356万元,完成计划的100.1%;羊存栏388只,完成计划的94%,出栏90只,完成计划的99%,产值11万元。矿产企业4家(公坎村翁子矿山、华源金矿、鑫瑞公司、云香矿山),全部矿点都已停产。水电站2座(芒回电站和富公河电站),其中芒回电站装机容量1.89万千瓦时,年发电量3500万千瓦时,年末产值1125万元;富公河电站装机容量3600千瓦时,年发电量420万千瓦时,年末产值130万元。 商业网点110家,年末从业人员249人,商业收入149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000万元。全年财政总收入2713.77万元,财政支出2117.59万元。金融机构1家(农村信用班洪分社),年末存款余1014.84万元,贷款余额240万元。全年发放各类惠农资金补助1420.65万元,其中农业支持保护补贴183.04万元,退耕还林补贴63.62万元,森林生态效益林补偿金省级个人1.14万元,森林生态效益林国家级个人0.69万元。新农保兑付养老资金63.39万元;发放其他惠农资金39.75万元。
【文化建设】 (下面数据与2016年一样,重新斟酌2017年的相关数据)2017年,全乡有文化站1个,从业人员3人,村组级文化活动室32个,文化站业务用房面积400平方米,内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网络培训学校,配套电脑11台,摄像机2台,打印机1台,投影机1台,投影布1块,音响设备2套,文化站藏书4500册;村级图书室6个(含万村书库、农家书屋),藏书2.45万册;文艺队6支,有篮球场45块(村组级38块)。全年开展各类文化信息培训6期次,参训8800人次;开展文化汇演18场次,图书借阅4341册;开展文化市场大检查5次,开展文化下乡(16)场次。全年上报信息、简讯、新闻作品等20条,采用9条,市级以上采用7条,县级手机报采用2条,采用率30%。电视机2933台,电视覆盖率98%,广播覆盖率100%。全年免费新增户户通300台。市级文明单位1个(班洪边防派出所),市级文明村4个(班洪村大寨三组、班洪村民委员会下班坝组、富公村芒弄自然村、公坎村芒莱自然村),县级文明单位1个(财政所),县级文明村5个(富公村委会芒弄自然村、班洪村章略老寨组、南板村民委员会、班洪村章略新寨组、南板村安康组)。辖区内旅游景点有胡家大院、胡中华碉堡、胡中华墓、抗英盟誓遗址、四大嫂饭店遗址、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卫桥等历史文化遗迹及自然景观。
【社会事业】 2017年,全乡有学前班5个,教职工5人,在校幼儿134人,入园率100%;小学6所,教职工75人,其中专职教师65人,工勤1人,购买服务性岗位9人,在校生809人,入学率100%,巩固率99.71%;中学1所,教职工39人,专职教师34人,在校生392人,入学率99.2%,巩固率99.4%。全乡有校舍面积(1.29)万平方米,全年教育经费投入()万元。全年有享受营养改善计划中小学生1211人,享受各类营养改善资金86.89万元,给予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89.4万元。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1211)人,免费提供教科书(1211)人。年末有各类科技人才81人,其中党政人才19人,专业技术人才18人,农村实用人才44人。全年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人,举办橡胶割胶,玉米、辣椒、石斛种植、畜牧养殖等专业技术培训30期2010人次。有科普示范村1个(南板村),有农村科普示范基地6个,科技示范户72户,其中水改旱玉米种植示范户60户,农机推广体系示范户20户,每户带动周边群众20户;新品种水稻试验种植2户。全年征订《科技报》《云南林业》《云南农业》等杂志1.25万份246册,及时为干部群众提供学习,实现科普报刊村村通。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16人,村卫生室15个,保建员15人,病床位28张。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大乡、村两级防治网络工作力度,全年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标语10条,展出墙报、图片(2)期次,宣传栏(7)个,发放宣传资料(1300)份。年内全乡有已婚育龄妇女2023人,总出生190人,其中一孩出生56人,二孩出生60人,多孩出生6人,符合政策生育116人,计划生育率95.1%;死亡82人,死亡率4.3‰,人口出生率11.4‰,人口自然增长率7.1‰。在已婚育龄妇女中已采取各种避孕措施1695人,其中男扎37例,女扎110例,放环1435例,口服及注射避孕药针26例,用避孕套87例,综合节育率83.8%,避免已婚育龄妇女意外怀孕保护率75.6%。全乡有各类残疾人(280)人,其中持二代证277人,农业户口276人,城镇户口4人,视力残疾32人,听力残疾22人,言语残疾8人,肢体残疾164人,智力残疾21人,精神残疾18人(每月均能吃到市三院发放的药),多重残疾15人,适龄残疾儿童18人,在校残疾学生14人(临沧特校2人),享受低保130人,五保户残疾1人。年内发放阳光托养补助10户(0.5)万元,燃油补贴8人2080元,残疾人联络员补贴6人5760元,残疾人无障碍通道补助5户3万元,完成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4期。年内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206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1.94万元,在“助残日”期间慰问残疾人15人,发放慰问金3000元;申请残疾人创业补助1户,创业补助0.3万元。
【民生保障】 2017年,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414户9583人,参保率(96)%,减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补偿1.29万人次98.4万元,落实健康扶贫30项措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152人,收缴养老金63.39万元,缴费率99.03%,完成到龄老人养老金收缴82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3人,参保率100%;参加职工事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累计55人,参保率100%。全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42)户(83)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7.9309)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898)户(6063)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27.5594)万元。全年有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新农合补助(16269)人,发放救助资金(11.6359217)万元;发放小乡干人员补助资金(9)人(1.95)万元,八一座谈经费(0.61)万元。全年受理城乡审批医疗救助申请652人,发放救助金50.74万元;受理审批城乡临时救助申请183件,发放救助金(124)人51.05万元。发放五保户供养补助资金26户29人20.15万元,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和生活补助(39)人11.37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44)人1.44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5人4.29万元。做好孤儿及事实无人供养儿童排查工作,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8人10.17万元。全年办理婚姻登记96对,其中结婚88对,离婚8对。发放边境补助资金770户2986人77万元,其中公坎村委会393户1441人39.3万元,芒库村委会377户1545人37.7万元。80~99周岁高龄老人144人8.47万元,百岁老人(0)人(0)万元。发放2017年度自然灾害补助金34人2万元,产业自然灾害补助(辣椒受灾)61人6万元。
【和谐平安乡村建设】 2017年,推进“七五”普法教育,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无毒乡镇”“民主法制示范村”“平安村”创建和“爱民固边”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平安和谐班洪建设。全年开展普法宣传16次,调解民事纠纷242起,受教育484人;开展“送法进农村”宣传6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图册2000余份,受教育群众2500人。结合“综治维稳月”“安全生产月”“6.25全国土地日”和“6.26国际禁毒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4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图册1万份,受教育群众3000人。年内安置帮教15人,帮教率100%,社区矫正6人,无漏管、脱管现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以人为本,有9名在册吸毒(康复)人员成功戒毒(比上年减少3人)。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状,抓好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全年开展集中安全生产大检查13场次,年内与村、站所、企业等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45份,与村民小组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64份,与农户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76份,与农村各类驾驶员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368份,确保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开展治安隐患排查、消防安全检查12次。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年内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42件,调解242件,调解成功242件,调处率100%,成功率100%。畅通群众诉求“五级联动”渠道,录入群众诉求178件,办结178件,办结率100%。对鑫瑞矿山与周边群众矛盾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创建“和谐矿区、平安矿区”。巩固综治维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持续下派6名边防派出所民警到6个行政村任民警村官,各村都建有护村队、护寨队,全乡建有乡级联防队1个,护村队6个,护寨队64个,边境管控工作稳固。
【新农村建设】 2017年,全乡有乡道5条50.9千米,村道19条38.66千米,村组公路21条119.6千米。年末有农村客运车辆2张,年客运量1.4万人次;货运车15辆,年货运量4.5万吨。有邮政网点1个,邮政业务收入4.5万元,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信业务收入25万元,移动服务网点8个,移动业务收入 423.2万元。全年征订报纸、杂志33种170份,固定电话用户28户,移动电话用户6210户,互联网用户208户。年内完成建制村进村主干道2条31千米,新建村内、进组硬板路5条7.5千米,待实施32条94.4千米;村内户外路81条42.05千米,已硬化50条28.05千米,待实施41条14千米;入户路24.2千米,已实施15.7千米,待实施8.5千米。全年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12件,其中竣工12件,架设管道30千米,在建3件20千米,解决758户2662人1462头大牲畜饮水问题。新建组级文化活动室17个1190平方米,新建群众活动场地(球场)11块6.05万平方米,新建农村公厕6幢24个蹲坑;完成百县万村工程示范点项目建设1个,启动实施新的建设点5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新建垃圾池14个140立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5盏。年末,全乡在册建档立卡贫困对象914户3184人,脱贫()户()人;农村危旧房改造目标任务1169户(建档立卡835),已开工建设1087户,竣工入住900户,开工率92.9%,竣工率82.8%。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蔬菜产业,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建档立卡户+党员户+基地”模式在6个行政村发展以辣椒为主的短平快蔬菜产业,实施订单农业。截止3月份,建成配套滴管设施种植基地465亩,完成“春提前”辣椒种植面积1100亩,预产1320吨。正在初期采摘“秋延后”辣椒成品,累计采摘成品辣椒35吨,实现效益32万元。完成建设热解炉垃圾焚烧处理站1座,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垃圾箱9个,环卫设施得到完善,集镇综合服务功得到提升。按照“杜绝增量、消化存量、建立机制、确保长效”的要求,整治“两违”建筑,累计拆除“两违”建筑7宗107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