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8-31 09:31:32来源:糯良乡人民政府
【概况】 糯良乡位于沧源县中部,东北面与勐省镇接壤,东南与单甲乡相连,南邻勐董镇,西接勐角乡,西南与缅甸(大茫海)接壤,国境线(173~174号界桩)长3.5公里,乡境内属喀斯特地貌。乡政府所在地海拔1660米,距县城28公里,全乡年均气温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500-1700毫米,全乡总面积140.3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62657.8亩,耕地面积52535亩,草地面积16440.2亩,其它面积77804.4亩,人均耕地3.82亩,人口密度98人/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9.54%。全乡辖8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65个村民小组,有3504户13766人,其中:农业人口3303户13347人,占97%;佤族13491人,占98%;其他民族275人,占2%;人口自然增长率9.3‰。
【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239.16万元,比去年增1190.18万元,增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37元,比去年增1048元,增48%。农林牧业总产值2442.58万元,同上年增538.31万元,增28%。其中农业总产值2108.9万元,林业总产值101.43万元,牧业总产值232.25万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9904亩,其中:大小春粮豆播种总面积43934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970亩;粮食总产量596.2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83千克;甘蔗种植面积8142亩,2010年/2011年期间,甘蔗总产量30295吨,实现产值1211.9万元;建成茶园种植面积10286亩,其中可采摘面积7596亩,鲜叶产量501500千克,实现产值247.95万元;竹子种植累计面积40362.4亩,年内完成竹子种植8000亩,实现产值26.95万元;核桃面积达7万亩,年内完成核桃种植9000亩,核桃面积稳固在7万亩,其中,挂果594亩,产量3800公斤,产值92万元;完成烤烟种植3120亩,上缴烟叶315068公斤,收购资金5615144.4元;大牲畜存栏4869头,生猪存栏9473头,家禽存栏27685羽,实现畜牧业产值284万元。
【和谐社会建设】 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纪检信访网络,设固定意见箱10个,村级配备党风廉政建设义务监督员各1名。乡级各部门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6件,结案率100%。全年发生各种刑事案件3件,其中:治安案件2起,刑事案件1起(移交刑侦大队处理)。治安处罚3人,共调解民间纠纷40起,开展道路交通整治工作,纠正违规车辆53辆次。共签定各类安全生产责任状291 份,其中:安全生产责任状25份、食品安全责任状8份、防洪安全责任状8份、农机安全责任书250 份。辖区内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年内,糯良边防派出所、怕秋小学、翁不老完小成功申报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坝尾村民委员会成功申报精神文明村。
【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桥头堡”的重大机遇,结合全市打造“一带、两区、六通道”和县委实施的“五五”工程目标,认真实施好新家园行动计划,落实“三个一百”分乡任务,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新开挖机耕路2条5公里,修复老蔗区道路18条39公里、修复机耕路4条7.8公里;二是修复沟渠29条156公里、修复乡村公路2条6公里;三是投资50万元完成村内硬板路3.6公里;四是投资10万元完成班考村群众打歌场建设,投资40万元完成怕秋村钻木取火广场建设;五是投资377.2万元完成新家园行动旧村旧房改造民居建设150户,总建筑面积11250M2;六是投资60万元完成坝尾石灰寨、班考烟地、班考新寨篮球场及公厕建设;七是投资323万元,完成贺岭老茶园改造项目,糯良岔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接近完工;八是完成贺岭、班考、怕拍三个村全长35公里的通达工程,完成贺岭刀里到单甲刀里边境线道路建设,完成贺岭至立新通达公路;完成机场建设用水管道架设17.868km;九是完成班考村660户的农网改造工作;十是配合做好耿沧二级路、沧源佤山机场二级路的相关补偿工作,其中,耿沧二级路补偿涉及资金3000万元,机场二级路补偿涉及资金266万元。十一是启动实施南撒至机场二级路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两项工程计划今年完工。
【社会各项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两基”迎国检、“普实”迎省检工作通过验收。乡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通过县政府验收。中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7.2%,;小学入学率达99.13%,巩固率达100%。认真实施“营养早餐工程”和“营养午餐工程”,全乡3所寄宿制学校共633名寄宿学生全部享受到营养工程实惠。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糯良完小学校食堂、糯良中学师生宿舍楼和糯良中学大门建设并投入使用。全乡共有25支文艺队、队员513名,并组织文艺队和群众2800多人次参加机场打歌演出;有篮球队18支、队员216名。“五一”狂欢节中,糯良村文艺队表演的舞蹈《新米节之夜》荣获“家乡美”新农村文艺表演比赛一等奖;贺岭村广播文艺代表队在佤族传统乐器制作演奏大赛中,演奏曲目《司岗里之声》荣获二等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行政村的全覆盖。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市级考核。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5‰,创历史新低,计划生育率99.24% 。健全完善乡村两级医疗保健网络,全部配备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2011年,新农合人数12795人,参合率为97.97%,全年报销药费达56万元。完成我乡的核对地名普查工作。完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0%和城镇居民保险60%的任务。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年共开展法制宣传教育137场次、受理调解民事纠纷127件,调解成功率100%。共签定各类安全生产责任状291份,发放宣传资料700份,安全宣传教育覆盖率达95%以上,全乡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按照“草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完成了93518.5亩草原承包到户工作,涉及补助资金212053.2元。
【注重民生问题】 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农作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共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855.22万元。组织实施村村通工程,年内完成设备安装1823户,全乡累计安装2507户,电视覆盖率达99%,解决农户看电视难。年内,办理婚姻登记129对,办证127对,离婚18对。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13万元,农村低保金490.47万元,发放农村低保春节生活补贴58.39万元,发放农村低保提标资金21.02万元。发放救济粮4.5万斤, 458户1374人得到救济。春节慰问重灾户、低保户等65户,慰问金5250元、慰问粮5250斤;支付春节和“八一”退伍军人座谈经费7160元。兑现革命伤残军人和“三属”抚恤金、参战人员补助6.28万元。兑现大病医疗救助11人34490元。
【组织建设】 全乡有7个党总支、27个党支部,有741名党员,年内新发展党员51名。做好糯良乡第八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和新一届纪委。在当选的10名党委委员中,妇女干部3名,占30%,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0名,占100%,少数民族干部8名,占80%,其中佤族干部6名,占60%,平均年龄36岁,其中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29岁。在当选的5名纪委委员中,妇女干部3名,占60%,大专及以上学历的5名,占100%,中专及以下学历的0名,占0%;少数民族干部4名,占80%,其中佤族干部2名,占40%,平均年龄33岁,其中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24岁。其中:有2名大学生村官考进了乡镇党委班子。加强组织学习,全乡各级党组织共召开党员大会36次;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上党课23次,培训党员843人次;组织党员义务植树 27400棵,义务修路5条700米;清理排水沟2条800米。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783人次。有8个县直部门(单位)分别挂钩我乡的8个村,107名县直机关党员和114名乡机关党员与农村党员结成帮扶对子,144名农村党员挂钩帮扶432个农户。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继续扎实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深化乡情认识,转变作风。今年我乡共开展领导点评128次,其中县级以上领导点评42次,乡科级领导点评86次;全乡共授予12个基层党组织流动红旗,评选出39名党员为星级党员。粘贴宣传标语300条、出简报61期,向《阿佤山报》等市县媒介上报信息332条,共组织收看《杨善洲先进事迹》30场2400余人次。乡党委提出公开承诺事项19大项,54个小项,完成50个小项。
【机构人员】 糯良乡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纪检审计办公室、组织人事宣传办公室、农村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武装部6个办公室28个岗位19名工作人员;直属部门设农业综合服务站、畜牧兽医站、新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林业站、水利水土保持站、社会和劳动保障站、民政所、文体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所9个站所27个岗位18名工作人员。全乡于11月进行机构改革,目前,行政部门下设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办公室4个办公室18个编制;事业单位下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话服务中心、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财政所5个中心1个站所共31个编制。
党委书记白志华(佤族),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魏志宏(佤族),党委副书记、乡长郭玉军(土族),党委委员、副书记李张空(佤族),党委委员、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武装部长卫明勇(傣族),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红英(佤族),副乡长孙钢(免职:2011年10月22日),党委委员、副乡长赵美枝(女,佤族),党委委员、副乡长肖文明(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