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小康工程

典型人物

来源: 临沧市文明办

    他,一个大山的儿子 以坚定、务实、担当的大山品质 默默地在山里耕耘、播种 他以对家乡最深沉的爱 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赢的绿色发展理念 带领着乡亲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他平凡中的伟大 不是因为他有多少财富 而是他有一颗乐于助人、带领乡亲一起致富的心

来源: 临沧市文明办

    他在从警的道路上,恪尽职守 时刻都没有忘记人民警察的职责 他战斗在在缉毒的最前线 在每一次缉毒的行动中 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他用最周密的法网 一次次地粉碎了毒贩的罪恶 他选择危险,就是为人民谋得福祉 他用忠诚书写无悔的青春 他固守着边关净土、护卫着美丽中国

来源: 临沧市文明办

    她20多年为老人呕心沥血地操劳 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赞美 而是出于一个善良女性的天性 她用一份敬老孝亲的爱 一份关爱家人的情 体现着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全部价值 让老人在天伦之乐中,欢度幸福的晚年 她用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 她虽然平凡,却在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塑造着伟大

来源: 临沧市文明办

    是爱的使者 救死扶伤,挽救生命 他以血缘的纽带传递着爱心 在他伸出手臂的那一刻 汩汩的热血就已将奉献之歌奏响 他的无私换来了他人的幸福与安康 他以平凡的壮举 为他人延续了生命,播种了希望

来源: 临沧市文明办

    创建“葫芦组合”乐队,并获国家、省、市级赛事金、银奖,推动了拉祜文化传承和弘扬,被市委宣传部纳入“我的故事”宣讲团;以音乐教化改变了村民酗酒、打架斗殴甚至致人死亡的陋习,树立了社会文明新风;苦学裁缝并组建拉祜族服装加工厂,解决了10多人就业问题。2016年,张文华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其个人被授予“全省优秀农民工”、“双江县第三届劳动模范”称号。

来源: 临沧市文明办

    全家5口人,有佤族、拉祜族2个民族。多年来,彼此尊重各自的民族习俗,孝敬和赡养老人,是全村民族团结的典范。作为乡人大代表,带头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2014年被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民委表彰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模范家庭”。

来源: 临沧市文明办

    她以病残之躯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带领一帮下岗工人艰苦创业,让佤族服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阿佤山,了解佤山服饰的美,让创业就业与自强不息丰富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来源: 临沧市文明办

    从教十多年来,刘老师身患重病,还要照顾病重瘫痪的婆婆和年幼的女儿。2009年检查出患有右乳恶性肿瘤,多次进行大手术,但她一直坚持在教学岗位上,连续4年担任高三教学工作,甚至连动手术和检查身体都要等到学生放假才进行。2013年,刘老师父亲因病去世,身为长女,由于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师,担心耽误了学生的前程,硬是到高考结束后才回到湖南。

来源: 临沧市文明办

    他带领群众种草果、核桃、石斛,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先后被评为临沧市年度“十大农村致富带头人”、“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临沧市劳动模范称号”,2014年5月被评为云南省科普先进个人。

来源: 临沧市文明办

    1995年,王红梅的丈夫因病去世,20多年以来,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公婆,用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 “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